自2000年开始招收草业科学专业本科生, 2004年、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生,2011年获批草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形成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组建草业与草原学院,更使专业建设进入了新阶段。2019年获批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并获批草学博士后流动站。
草业科学专业以新农科建设为引领,针对西北地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和我国草产业发展需求,立足黄土高原,服务青藏高原,面向全国,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专业。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现代草业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草原管理人才为目标,支撑和引领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草业科学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着眼于我国农业领域新产业、新业态,及时调整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2000年以来经历了3次修订培养方案。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高素质、国际化”的总体思路,坚持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育教学资源整合,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专业,强化了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课程的支撑,开足“金课”挤出“水课”,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路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着力培养了满足草牧业发展、乡村振兴及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专业科技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队伍规模已达4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90%,45岁以下的学术骨干占7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00%,具有海外访学经历的教师比例占85%以上,先后有近10位入选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队伍。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草类植物逆境生物学、牧草育种及栽培技术、草产品与草畜系统、草地恢复利用等教学科研团队。夯实了一流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本科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五年本科升学深造率稳定在70%左右,2022届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84.62%,创历史新高,涌现出5个“学霸宿舍”,超过50%的宿舍都实现了集体升学深造,其中升学至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中科院系统的学生比率稳定在95%左右。
草业科学专业教学科研平台硬件条件十分优越。在学校和教育部的资助下,2019年改造升级了8个本科生教学实验室,2500平米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和近50亩的牧草及草坪草资源试验区、1200平米教学科研智能温室。实验室配备有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离子色谱仪、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火焰光度计、体式显微镜等各类仪器设备近300台(套),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在确保已有实验教学设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优先建设了牧草种子学和育种学两个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陕西千阳苜蓿科技小院等多个国家及省级科研推广平台的实践教学功能。筹校外各类实践资源,与企业、政府合作建设了陕西关山、青海河南县、宁夏云雾山等教学实践基地,为专业发展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了硬件支撑。
专业结合自身优势和技术发展趋势,围绕牧草育种与种子、牧草种质资源与逆境生物学、牧草加工与草畜耦合、草原信息化与遥感、草原生态与国土安全、草原生物多样性、草坪学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近年来多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及欧盟地平线国际合作项目等,积累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推进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开放,促进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近年来本科生攻读硕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获得科技创新项目及“挑战杯”奖励的数量逐年增加。
多年来草业科学专业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受到各用人单位的好评。特别是应国家之需,为稳疆固边输送了专业人才。草地畜牧业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草业兴衰事关边疆的稳定和生态文明建设。稳疆固边专业人才匮乏是区域发展的最大瓶颈。本学科自2003 年接受中央组织部为培养草学博、硕士的援藏任务以来,先后有81 人次进藏为培养、培训人才,共为培养输送23位博硕士,培训专业技术干部1000人次,成效显著。
草业科学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体系主要有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综合实践环节和素质拓展课程这五类。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在大一阶段完成,包括思想理论类课程、外语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数学、物理、化学课程、军事体育类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主要在大二阶段完成,包括大类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大类平台课使学生获得完整规范的学科基础教育。专业基础课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使学生获得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草业科学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普通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普通生态学、土壤学、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生物统计、农业微生物学、测量学、农业气象学、普通动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草业信息学13门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在大三、大四阶段交叉完成。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即为专业核心课,课程充分体现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特色。依照草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专业核心课程为草地调查与规划学、草地培育学、草地保护学、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草类植物育种学、牧草种子学、草产品加工学、草食动物饲养学、牧场管理学、草业经济管理学和草坪学。设置牧草生物技术和草牧业与环境工程两个专业选修方向,以满足创新型和复合型两种类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行本研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三、大四第一学期还可选修部分研究生的课程(草地农业系统学、草地生物学前沿、草地生态学专题、放牧管理学)。留校读研,该选修课学分学校予以认可。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新时代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教育课程在内容设置上主动对接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等对传统农业学科进行改造,加大了研究性、创新型、综合性内容在分子生物育种、草地调查与修复和智慧牧场管理等课程中所占比重,体现了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沿性和时代性,主动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农林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专业教育课程在内容设置上还突出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草业经济管理、草地培育与草食动物饲养等课程坚持面向智能化、大数据、生态安全和大食物观下的食物安全等国家战略,着力培养能够适应“新农科”和产业发展新需求的草业科技人才;专业教育课程注重对学生全球视野、中国情怀、科技伦理等方面的培养,在农业伦理学和新生研讨课等课程中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和社会责任等情怀教育,着力培养服务于美丽中国、食物安全、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综合实践环节由公共实践、大类综合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论文组成,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劳动教育、思想理论课实践、工程训练、生物学综合实习、生态文明实践、专业教学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系列课程。
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0%(含课内实验学分)。在课内实验内容设置上,为了避免各实验课程内教学内容的相互重复,减少了课内分散实验,按实验项目重构教学内容,提升了实验课程的综合训练性。推进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平台、基地的共建共享,不断推进国内外草学学科前沿知识进实验,特别是融入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最新成果,增加了实验内容的难度。在专业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毕业论文等的内容设置上,坚持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置与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践内容,实现了从以课本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实践为本的教育转变;设置草牧业生产实践、西部乡村振兴调查等实践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培养知农爱农型高素质人才融入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不断丰富和创新了实践内容与载体,树立了实践育人的新标杆。
素质拓展课程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生安全离校教育,贯穿了大学四年的每一个学习阶,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美育实践、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创新创业实践等。
草业科学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国内深造及出国率)达70%以上,学生分别升学至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家原“985工程“、“211工程”及“双一流”建设高校或中科院系统学生比例达95%以上。本科毕业生主要在农业、草业、畜牧、园林等行业单位从事管理、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每年均有本科生直接去国外读博,去向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瓦赫宁根大学等,扩大了我校草业的国际影响。
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100%,为政府、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先后培养了包括农牧厅副厅长曹仲华、兰州大学优青获得者刘志鹏教授、带植物研究所张文惠研究员等一批优秀毕业生。
对于草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具备全面深入的地理、化学、生物方面知识,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面的拓展;善于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验、实践,要培养动手能力;学习知识要勇于“钻”和“专”。
草业科学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学科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草业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既是国家对学校使命要求,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有草地39.7亿亩,占国土面积的27.57%。首先,草业发展是落实党的二十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美丽中国” “乡村振兴”和“大食物观下粮食安全”的最重要的抓手;其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设立提高了草业从业人员的地位,也扩大了未来对草业人才的需求。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美丽乡村建设,我国目前对城市绿地(草坪)的需求不断扩大,目前存在较大人才缺口。然而,草坪在发达国家处于非常重要地方,比如在美国有上百所高校开设与草坪相关的课程,且草坪产业与航天工业、汽车工业等产业一同被列为十大支柱产业,2020草坪业年产值超过 2000亿美元。虽然我国草坪业起步晚,但是经过40多年不断发展,我国草坪已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2020年我国草坪业年产值达2000亿元,已经拥有5000多家草坪企业。在发达国家草坪业从业人员约为全国人口的 0.8%, 我国草坪业从业人口以他们的 1/2 计, 未来也将达到 400 万人,将会提供较多就业岗位。国家政策对“草”的战略定位和部署以及人民美好生活对草地的需求,必将会形成草学相关人才的大量需求,而我校作为西部草业重要人才培养基地,拥有较强的学科和办学实力,定会培养出国家所需的尖端人才。
专业内容学习:社会上很多人还认为现在草业科学专业的学习内容是传统上的“种草养畜”,但实际上草业科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已经是新农科的范畴,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草原信息化管理、牧草栽培与生产和草坪建植管理等课程,更多涉及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多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生物技术、信息化已成为草业科学发展新的趋势。
就业发展前景:在大多数人看来,草业科学专业就业率低、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属于高跳槽专业。但如今看来,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绿色环保等国家需求以及草业集约化、信息化不断发展将引领草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从而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此外,草业科学专业的人才存在大量缺口,相较于其他热门专业,几千个人抢一个工作岗位,草业科学专业的就业率反而有较高保障,且草业科学毕业生所学知识和培养体系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相关政策都有着较好的掌握,整体素质较高,符合企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对人才的需求。
我认为草业科学主要可以分为两大领域三个方向,两大领域分别是分子与生态,即宏观与微观,三大方向分别是草原,草坪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