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小麦秋播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控工作,前移防控关口,压低病虫草害越冬基数,延缓病虫草害扩展蔓延,减轻中后期病虫草害发生程度,有效控制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害,我局制定了2023年小麦秋季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指导意见。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绿色高效”的原则,强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有机融合,突出主控对象,兼顾次要病虫,以推广种植抗(耐)性品种、优化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重点实施好秋播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冬前化学除草,预防控制秋苗期病虫草害,为小麦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打好基础。
以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冬前化学除草为主要措施,重点防控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土传根茎部病害和地下害虫、麦田杂草,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灰飞虱等。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较重的地区,应加强播种期综合预防,务必落实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措施,杜绝“白籽下地”;白粉病重发县区,应加强综合治理;地下害虫发生重的地区,注意选择高效低毒对路药剂进行拌种;麦田杂草的防治,根据田间杂草发生种类选择适宜的除草剂,并注意轮换用药。
(一)种植抗(耐)性健康良种。种植抗(耐)性品种是病虫害防控的根本措施。因地制宜,推广种植抗逆性强、丰产性状好的抗(耐)性小麦品种,尤其是多抗品种,避免种植易感、高感品种。茎基腐病发生重的地块,可选用山农38、山农48等抗(耐)病性较好的品种,但要注意防治纹枯病、条锈病等。加强小麦种子检疫,选用健康良种,避免选用抗寒能力弱的春性品种和自留种。
(二)加强栽培管理。加强健身栽培,推广秸秆精细还田技术,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平衡深施化肥;推行精细整地,适墒、适期、适量、适深播种,播后等栽培管理措施,培育健康壮苗,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对于小麦茎基腐病等根茎部病害发生重的县区应大力推广深翻技术,并适当推迟播期,但最晚播种时间应在霜降前2~3 天,并注意加大播种量。低洼地区雨后及时排涝,适期浇越冬水。有条件地区可麦田间作蛇床草、油菜、二月兰等功能植物,创造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田间小气候,控制病虫危害。
(三)大力推行种子药剂处理全覆盖。秋播种子药剂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等苗期病虫害的关键措施。根据当地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指导供种企业、种植户等科学选用对路药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必要时可对市购种子进行二次拌种(包衣)。尤其是对于小麦茎基腐病等根茎部病害以及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区,加大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的力度,大力推行小麦秋播种子药剂处理全覆盖,避免白籽下地。
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等根茎基部病害,可选用含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戊唑醇、丙环唑等成分的单剂或复配制剂;防治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可选用含有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辛硫磷等成分的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兼治苗期麦蚜、红蜘蛛等;多种病虫害混合重发生地区,可有针对性的选用多种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或混合的药剂进行包衣或拌种。有条件县区可推广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以及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免疫诱抗剂防治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
(四)做好秋苗期监测防治。加强秋苗期茎基腐病、纹枯病、锈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的监测调查,密切关注其发生动态,当病虫害发生趋重时,及时选用对路药剂进行防治,打点保面。尤其是对于秋苗期茎基腐病已经显症的田块,务必重点防控。防治茎基腐病、纹枯病等早发病害,可选用类药剂;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可用噻虫嗪、辛硫磷颗粒剂,撒施后划锄覆土。
(五)适时开展化学除草。重点防控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等阔叶杂草和节节麦、雀麦、野燕麦、多花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根据田间杂草发生种类及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除草剂,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对于节节麦等恶性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块,务必进行化学除草。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含有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噻吩磺隆、唑草酮、双唑草酮等成分的药剂;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含唑啉草酯、炔草酯、氟唑磺隆、啶磺草胺、甲基二磺隆等成分的药剂;防治节节麦选用甲基二磺隆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雀麦可选用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等药剂,防治野燕麦、多花黑麦草可选用炔草酯、唑啉草酯等药剂。
冬前化学除草应在小麦3-5叶期后、杂草2-4叶期前或基本出齐时进行,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且最低气温不低于5℃时的天气,以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施药为宜。除草剂使用时应注意进行二次稀释,避免重喷、漏喷,并注意轮换用药。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高度重视小麦秋播秋苗期病虫害防控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压实防控主体责任,强力推进防控工作,把秋播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控作为抓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环节,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提高秋播小麦种子药剂处理的覆盖面和处理率,切实发挥预防控制作用。
(二)加强监测预警。根据当地小麦秋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危害特点,确定重点监测防控对象,加强监测调查,密切关注其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预报,科学指导防控。在做好系统监测的同时,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大田普查和越冬基数调查,准确掌握病虫动态和越冬基数,适时组织专家分析会商,进行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预测,及时制定发布预警信息和防治技术意见,为开展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持续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坚持“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策略,积极统筹整合相关资金资源,加大财政投入,抓住小麦秋播秋苗期便于大型施药器械操作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的防控措施,扩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提高秋播药剂处理种子的质量和秋季病虫草害防控效果,同时推动专业化防治服务再上新水平。小麦茎基腐病等根茎部病害发生重的县区,要确保规模化、全覆盖的对路药剂统一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措施的实施,预防控制其继续蔓延加重危害。
(四)强化宣传督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采用现场观摩、专题讲座、田间学校、发放明白纸、乡村大喇叭等多种形式,面向乡镇农技人员、村科技带头人、种植大户、农资经销户等进行宣传发动,提高他们做好秋冬季病虫害防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麦秋播秋苗期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区要组派技术骨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强化技术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必要时进村蹲点,入户讲解,现场培训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