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陕西氢晨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功能表面活性剂项目”顺利通过秦创原科转项目评审,获得“800平方米办公场地、3年免租”的政策扶持。
“这可比答辩还紧张。”陕西氢晨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晨长舒一口气。创业不到2年,她带领公司先后获得两轮融资支持,与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达成项目合作,公司营收增长了4倍。
36岁的王晨是陕西科技大学功能助剂产业化研究院负责人,致力于石油开采注剂领域的研究。3年前,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科研成果转化。随后,省教育厅向全省征集科转项目,王晨向学校递交了申请书。
“我们看中的是王晨及其项目在传统行业极具创新性的技术,以及团队的商业转化能力。”秦创原春种基金投资经理贺尧鑫说,经过深入调研,基金决定为项目提供100万元启动资金。
2022年初,依据高校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政策,王晨成立陕西氢晨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在秦创原春种基金的帮助下,王晨不仅获得原始投资,还成功撬动了其他社会资本加入。王晨说:“公司刚成立没啥盈利,融资困难。春种基金的启动资金解决了大难题,让我们后续融资也容易了很多。去年底,西安奥德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为我们注资了150万元。”
作为西安市创新投资基金的子基金,秦创原春种基金立足扶早、扶小、扶优,旨在推动技术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转化,帮助更多“科学家”搭建产学研平台,积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扶持种子项目落地。截至目前,秦创原春种基金已经投资252家科技创新型企业,累计拨付投资款超2.3亿元。
“与其他基金不同,春种基金投资的项目处于更早期阶段,就像‘播种’一样。”贺尧鑫说,除了提供资金支持,他们还为被投企业提供组织架构管理、财务、融资等咨询服务,并每季度开展投后管理服务,全力扶持种子企业快速成长。
去年初,西安市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我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无论是平台建设、产业布局、人才引培,还是科技金融结合、创新生态营造等,都催生出一系列乘数效应。
为支持“双中心”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西安财政聚焦科创型企业成长困境,充分发挥“生财、聚财、用财、管财”职能作用,积极提升财政金融协同成效,深化财政出资基金效能,积极构建“财政+金融+科技”生态,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构建“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体系,截至2023年末,累计投资项目1479个,投资规模680.69亿元,支持上市挂牌企业89家、专精特新企业158家、上市后备企业175家、小升规及重点规上企业239家、以投促引重点招商引资合作项目33个;
——组建丝路创投联盟,形成本地产业项目与投资机构的双向对接机制,参与承办和协办项目路演、行业论坛等各类活动25场,对接企业430家次,直接推动达成投资意向100余家,带动投资项目获得“股权+债权”融资总规模达137.92亿元;
——拨付科技金融业务财政奖补资金1.01亿元,撬动820家科技型企业新增融资36亿元,放大倍数超过35倍;
——支持全国首单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证券化业务落地,支持科技型企业有效盘活技术资产,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期限更长、利率更低的资金支持。该做法入选2023年度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任务,为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增量扩面提供可借鉴的“西安示范”;
2023年,西安市财政局多措并举支持科技创新,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工程,累计新建和重组2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市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23%,排名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全国第三位。
西安市财政局副局长杨博说:“2024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中心工作,加大对上市融资、科技金融、创业就业、股权投资、担保增信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薄弱环节,通过制度创新着力提升财政出资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为实体经济提供一揽子、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记者 苏怡)
为支持科创成果转化和“双中心”建设,西安财政聚焦扶早、扶小、扶优,积极构建“财政+金融+科技”生态,引导金融“活水”涵养创新生态,用财政的“小资金”撬动金融的“大资源”。
构建“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体系、组建丝路创投联盟、拨付科技金融业务财政奖补资金、支持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资产证券化……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力提效,逐步构建起日益成熟的创投生态体系,激活了西安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2023年,西安市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23%,排名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全国第三位。如今,西安的创投生态越来越好,初创期科创企业加速成长,一项项新技术从“创新链”转化为“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