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景弘介绍,四川持续在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四川林草发展成效显著,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在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方面。国家在川布局了3个国家公园,四川省政府出台《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省会审议通过《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协同保护管理的决定》。省级财政安排奖补资金9.56亿元,全面清理退出矿业权,分阶段退出小水电,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划定管理网格106个,实施生态修复4万亩。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国家林草局正在复审川甘两省创建材料。

  目前,全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区165处,涵盖了3个类别8个类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涵盖了全省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的代表,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王景弘介绍,四川将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作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屏障的重要内容,先后大规模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大规模绿化全川等系列生态工程,全省林木覆盖率达51.84%,森林覆盖率达35.72%,森林蓄积量达18.95亿立方米。

  目前,四川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2.5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以上。建成国际重要湿地3处、湿地自然保护区32个,湿地公园从13处增至55处,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7%。全省荒漠化面积减少99.31万亩,沙化面积减少277.41万亩,石漠化面积减少330.89万亩。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四川实施抢救性保护和野外救护,加强栖息地监测巡护,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疏花水柏枝、丰都车前、光叶蕨等曾被国际国内认为绝灭或行将绝灭的物种在四川重新发现,野生种群及生境得到有效保护,引发全球关注。

  持续开展大熊猫、林麝等人工圈养种群的繁育研究和野化放归,持续推进崖柏、距瓣尾囊草等极小种群植物野外回归,珙桐、连香树、红豆杉、攀枝花苏铁等物种迁地保护成效显著。

  持续推进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加强水青冈、毛叶山桐子、竹类等本土原生优质种质资源保存,目前已建成国家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20处,西部领先。

上一篇: 喜报!蓼兰镇2家主体成功获批“青岛市第一批市级生态 下一篇: 2024年江苏省考常识积累:木本油料树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