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有植物性中药材、动物性中药材和矿物质中药材。中华民族诞生5000年以来,中药材一直伴随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不断发展,为我国民族繁衍生息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不断实践和总结,发展出了药食同源的一系列理论和消费产品。在当今化学药品泛滥、化学副作用日益强烈和疫情不断变幻的新形势下,药食同源更是凸显出了绿色、医疗、保健等的巨大先进意义。药食同源产品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中药材产业链的终端消费产品,也是中药材产业链的末端和顶端。谁掌握了药食同源的精髓,谁就主导了人类的健康;谁领军了药食同源的产品,谁就影响和掌控了中药材产业链。
药食同源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时间概念,药物和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有食物的时间就有药物,有药物的时间就有食物,二者没有时间先后之分;二是指药物和食物赖以的物质基础是一样的,许多食物即药物,有些药物也是食物,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药食同源,自古有之。但出现在文献记录上,最早是《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以想象,神农氏时代,药食不分,神农氏亲口品尝区分,告诉人们,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也反映了药食开始区分。
唐朝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食治》中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疾则谓之药”、“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准确区分了食药的作用,进一步辩证地阐述了食药之间的关系,并把食疗放在首要位置。这就是食疗保健的理论源泉。
元代忽思慧所作的《饮膳正要》就是一部膳食专着,药食同源的精品之精品—药膳,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总结。有些药膳已经是饮食中的精品,流传至今。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收录了许多药食同源的食疗方法,如“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 ,明目安神 ,令人长寿”等。
2016年2月,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了鼓励中医药机构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发一批保健食品。
2016年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明确写道国家支持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这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其中强调要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名单,并且颁布实施。
201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并且配套发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等文件。药食同源产品终于有法可依。
2019 年 10 月,国务院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意见》,各省自治区几乎全部制定了本区域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具体措施。
2021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产业政策进入落地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传播,尤其是中医理疗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目前,我国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几乎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日本有与我国药食同源类似的理论是“药食一如”说。日本民众完全接受具有功效的饮食可以维持机体健康,崇尚中西融合的食疗保健方式。
美国在20世纪初就把植物药纳入药典,允许“安全、有效、可控的混合物”,也就是既承认单品药,也承认几种药材的混合物。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膳食补充剂市场,中草药占有一定的规模。我国是最主要的中药材原料供应国。
在欧洲,德国、瑞士、英国、法国等国家联合成立了欧洲植物疗法联盟,促进了草药类功能性食品在欧洲的认可与发展。
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对药食同源养生观与我国有共同的文化认知,药食同源产业基本同步。
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品种是在劳动人民的用药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的,是经验性的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中药材有效成分的鉴别越来越清晰,可以明确判断哪些中药材的成份可以对食补,哪些有副作用。因此,药食同源中药材品种需要国家法定部门的认可。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祐除 、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华芨,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党参、肉从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在限定使用范围和 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蒐川牛膝、川贝母、川马 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 香、木贼、牛莠子、牛莠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 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 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坷子、赤芍、远 志、麦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 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养麦、金缨子、青皮、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 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葫芦巴、茜草、箪芨、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 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茂、湖北贝母、 番泻叶、蛤蛤、越桥、槐实、蒲黄、羡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蛮甲。
根据我国中医药理论知识和目前大多数人群体质处于亚健康的实际情况,药食同源产品主要作用是“补气”、“扶正”,并且需要长期服用。中医所谓“补气”是针对气虚所说的,气虚就是有气无力、久病颓废、脏腑衰竭等表现,辨证治疗,就需要“补气”。中医所谓“扶正”就是指“扶正祛邪”,疾病就是邪气侵入,导致阴阳失衡,邪气滋生,正气虚弱,通过“扶正”、“固本”进行调理,从而增加机体活力,重新达到阴阳平衡。药食同源产品主要有益气补精、轻身延年、养心益智、美容护肤、泻火除烦、开胃增味等作用。市场目前的药食同源产品主要有:
代用茶,是指用一种中药材或几种中药材与茶叶等调和混合以后,冲泡或水煮的一种饮品。这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产品。代用茶益气补精、养心除烦、止渴美容,长期饮用,效果非常好。目前市场有几百种之多。鱼龙混杂,质量不一。有些代用茶包甚至用中药材的边角料做食材,有些中药材需要炮制以后才能冲泡,但商家为了降低成本,根本没有进行炮制。因此,没有起到药食同源代用茶的预期功效。甘肃天欣堂医药有限公司用道地中药材,古法炮制,开发出了14款20个规格的代用茶,主要有米制党参茶、蜜炙黄芪茶、蜜制酸枣仁茶、炒制牛蒡茶、蜜炙甘草茶、炒制决明子茶、蜜炙胖大海罗汉果茶、蜜炙冬瓜荷叶茶、炒制薏仁赤小豆茶、桂圆红枣枸杞茶、桑葚玫瑰百合茶、红枣枸杞黑糖姜茶、蜜炙金银花甘草茶、党参枸杞陈皮茶等,上市以来,赢得了市场的好评。
药食同源功能性饮料,主要是用一种或几种中药材,采用加温、压榨或萃取的方式,将有效成分挤出,做成直接饮品。目前,有些厂商还开发出了药食同源固体饮料。从药食同源的食材中提取成分来做饮品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趋势,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小零食,又叫休闲食品,老中青、大中小都喜欢吃,飞机上可以品尝,上班族也可以作为加餐所用,深受各阶层人士广泛欢迎。药食同源小零食既可以加餐,又可以作为特殊营养品改善身体机能。中药材小零食目前市场单品种比较常见,但合成品种比较少。
中药材护肤品和目前主要以化学原料护肤品比较起来,来自植物中的精华滋润保养皮肤,一定对皮肤的美白、保湿和护理具有更大的优势。
药膳是药食同源的精品,是中医药产业链皇冠上一颗最璀璨的明珠,是我国人民对餐饮文化巨大的贡献。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的科学指导下,充分发挥中药材的药用价值,与食物搭配,用独特的烹饪技术,做成具有特定补养作用的美食。
药食同源的药主要指中药材,中药材又是中医药产业最基础的物质原料。药食同源的指导思想必须牢牢把握传统中医理念。中医理念对于疾病的治疗最科学、最核心、最精深、最玄妙的地方在于“治未病”。《黄帝内经》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是“治未病”的最早起源。治未病就是提前采取措施,管理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这一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就是注重保健,注重养生,寓病于食,以食祛病,调养身体,达到机体的动态平衡。今天,我们一定要坚持这样的理念,做好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同时,根据现代烹饪技术发展,选材精致,营养搭配,做法考究,秀色可餐,调理功能突出。中国的饮食就是文化。
以人为本,民之根本就是生命和健康,“民以食为天”,一语道破,食品是人民群众的第一需要。食品中的精品就是药膳。药膳是整个中医产业链的归宿,是整个产业的追求。中医产业不追求药多好,而在追求食多好,以食代药,以食防病,调理在先,治疗在后。这也是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道理,病未暴发,已预先调理,不知不觉消灭萌芽状态,文化内核何其相似也!同宗同源,一脉相承。药膳由宫廷走向民间,由食品走向文化,正是目前药食同源发展者的责任。
总之,充分利用道地中药材的食物属性,挖掘中药材药食同源思想精髓,制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药膳,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人民生命健康,是中国中医药产业的最大责任,也是对世界人民健康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