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亩土地,只有300亩有收成。成立第一年,宁夏千叶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叶青公司)就栽了一个大跟头,直接被推到了生死边缘。
都是盐碱地作怪。该公司负责人直言,当年对盐碱地“地性”一无所知,直接种植了粮食作物。宁夏盐碱耕地248万亩,按盐渍化程度划分,轻度盐碱地139.8万亩、中度盐碱地74.6万亩、重度盐碱地34.3万亩,重度盐碱地不适宜粮食作物生长。
第二年,企业把治理盐碱地摆上头等位置。可一亩地平均投入700元治理费,年底一算账,企业入不敷出,离“死亡”更近了。
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张新华介绍,20世纪50年代,宁夏盐碱地治理采用化学改良、排盐治理、大水治理等方式,近年来,宁夏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改良盐碱地,让盐碱地尽可能发挥出价值。
还是那片盐碱地,千叶青公司决定和它“握手言和”,与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向各类盐碱地资源要食物。
研究表明,苜蓿草粗蛋白质含量高,是滩羊、奶牛的优良饲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千叶青公司和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合作,以微生物和牧草种植相结合的方式修复和改良盐碱地。第一年的出苗率只有30%,第三年出苗率达到90%,随着出苗率越来越高,产量也越来越高,今年亩产苜蓿超1吨。
重度盐碱地长草很不容易。千叶青公司拿出3年时间做试验,在重度盐碱地里撒下湖南稷子,稀稀疏疏地长成后直接秸秆还田。如此重复3年,盐碱地由中重度转为中度,再开始种植苜蓿。千叶青公司科研部部长刘金龙说,利用中、重度盐碱地种植饲草,避免养殖业“与粮争地”的现象,实现“向盐碱地要蛋白质”。
如今,那片盐碱地上是一幅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美美与共的和美画卷。在中重度盐碱地里种植耐盐碱饲草改善土壤环境,白色的羊只在绿色的草场上啃食,同时,盐碱地的环境很好地中和了羊体内的酸性,造就了高品质的羊肉,“盐碱地走出的低脂羊”每斤售价80多元,远销区外多个省市。
10年间,千叶青公司承包的盐碱地已达1万多亩,成立了研发中心,与多个专家教授团队合作,对紫花苜蓿、湖南稷子、饲用燕麦等多种适合盐碱地种植的优质牧草进行研究。同时,以盐碱地高效利用为核心,从土壤生态治理、适生植物栽培、生态养殖、特色产品开发、景观营造等方面打造盐碱地生态产业链,真正实现盐碱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一共80多亩盐碱耕地,分为30多块小田而且遍布东西南北中各个方向。每到灌水时,桂学仁形象地说,灌一次水就要三四天,一天24小时不是在灌水就是在灌水的路上,费鞋又费力。
截至目前,全区有盐碱耕地248.7万亩。盐随水来,盐随水去。地下水浅、盐碱大,不去盐碱,庄稼难生长、难增产。
2019年以来,宁夏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与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农业建设一体规划、同步推进。2022年10月,头闸镇邵家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工。
桂学仁借着高标准农田建设东风,与其他村民“置换”土地或者土地流转的方式,将80亩30多块小田“壮大”到150多亩的8块高标准大田。桂学仁说,大块田适合机械化作业,减轻人力,不到一天就可灌完水,过去玉米灌一水,现在可以灌三水。
“把管子埋地里,没见过这么干的。”项目进入暗管排水阶段时,一些村民提出疑问,蔡某就是其中一位。
可是几个月后,蔡某向邵创林发出了邀请:“,有时间去地里看看,之前玉米长得稀稀拉拉,如今,棵棵壮实。”
张新华介绍,2000年,宁夏率先从荷兰引进暗管排水技术并融入宁夏盐碱地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农田排水状况,减轻土壤盐碱危害,目前累计在全区推广55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过去小田块调整为70—90米宽的大田块,块均面积由原来的1.2亩扩大到5亩,解决制约农田宜机化、规模化的问题,有效带动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农田账是越算越明。邵创林介绍,项目实施后,提高了机械化率,使用无人机飞防等,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每亩降低农资费用至少40元。随着机械化率的提高,每年每亩田至少减少一个工,降低人力成本100元。同时,“小田变大田”也提高了产量,亩均增产至少50公斤,至少增收150元/亩。盐碱田正在成为农民的“稳产田”“高产田”。
2019年以来,宁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暗管排水、增施有机肥等措施,累计投入资金6.35亿元,改造提升盐碱地47.35万亩。
“那片盐碱地一直撂荒着,长着白花花一层盐碱,都看不清土地是什么颜色。”这个景象在胡翠霞的记忆里20多年了。
2021年,“菌草之父”林占熺教授带领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广涵盖菌草种植、生态治理、饲草加工、养殖、菌菇栽培与加工等方面的一体化技术,石嘴山市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棚从盐碱地上“长”出。
该产业园位于宝丰村的一片盐碱荒地内。今年4月,胡翠霞来这里打工,第一天下班,全家人就把她围住了,“快给我们讲讲,蘑菇是怎么从盐碱地里长出来的?”
第一次走进菌菇大棚,胡翠霞一颗好奇心怎么也按捺不住。在盐碱地种植菌草,盛如意菌草(宁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用菌草生产出的菌棒跨过一条马路被整齐放在大棚的钢架上,菌棒一个接一个排好,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菌棒里的菌草因子开始“舒展身体,茁壮成长”。
在宝丰村,菌草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示范项目已建成智能化出菇及培养大棚36座。通过种植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巨菌草,研究适宜当地养殖实际的饲草饲料配方,打造特色畜牧业品牌。目前,石嘴山已探索出“菌草—盐碱化治理—食用菌与畜牧养殖”高效循环的林草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菌种研发、菌棒生产、菌菇种植、菌糟循环利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你说神奇不,大棚里一个枕头大小的机制栽培土上扎四个窟窿就能长出西红柿。”“今天,火龙果在大棚里开花了。”“盐碱地里长出的甜瓜甜得很。”
2019年以来,宁夏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6.35亿元,改造提升盐碱地47.35万亩。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盐碱荒地7.44万亩,盐碱耕地248.7万亩,占1802万亩耕地面积的13.8%,耕地质量等级年均提高0.02个等级,由2019年的6.85等提升到2022年的6.79等。
宁夏注重盐碱地综合治理,依据盐碱地空间分布,坚持因地制宜,强化技术创新。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院所,探索出了脱硫石膏/磷石膏改良、高起垄种植的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在宁夏、内蒙古、吉林等地应用推广。坚持把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作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根本措施,大力实施“三个百万亩”工程,改变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减缓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盐碱化,水资源利用率达0.57。
宁夏加强盐碱地开发利用,围绕水稻、大豆、枸杞等主要农作物,大力开展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工作,筛选育成耐盐作物品种26个,耐盐作物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120万亩以上。建立盐碱地富硒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4个,盐碱地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凸显。(记者 姜 美 乔素华 见习记者 蔡莞郁)
服务“易”站。银川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供图 人民网银川10月21日电 (记者 阎梦婕)10月20日,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民族北街招商银行民族北街支行的银川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积金服务“易”站启用。…
人民网银川10月19日电 (记者穆国虎)10月19日,宁夏召开全区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现场观摩推进会。会上,据宁夏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通报,截至10月10日,宁夏实施农村公路路况提升工程累计完工4313.25公里,占年度任务的90.6%。…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