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5月19日电(记者李凡)从小练习“掌勺”,患脑瘫青年逐步实现儿时的厨师梦;学习经营电商,“70后”残疾农民通过直播带货为家乡土特产“代言”;专研养殖技术,大山“独臂羊倌”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近期,记者走近贵州大山深处的三位自主创业者,他们身残志坚,通过奋斗筑梦不断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一边用手握稳铁锅,一边掌勺翻炒食材,时不时还面对手机镜头进行直播……这是李湲湲在他经营的炒鸡店里的工作场景。
家住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市西街道和平社区的李湲湲,在出生时因难产缺氧导致脑瘫。
李湲湲说,他从小行动不便、四肢不协调,父母坚持让他锻炼身体、学会做家务,锻炼他的平衡力。渐渐地,他喜欢上了做饭这件事情。“家人们夸我做菜好吃,我受到了鼓励,在15岁那年,我有了当厨师的梦想。”
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李湲湲学会了一些烹饪技术,2016年,他开始经营起自己的炒鸡外卖餐厅。
“最开始是卖给自己的身边朋友吃,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后面在网络上通过直播吸引顾客下单,一个月最多的时候能卖7000多元。”李湲湲说,在母亲的帮助下,他每天一大早都要去市场买食材,然后回到餐厅制作炒鸡,有了多年的锻炼经历,他现在对厨房里的各项操作已经“轻车熟路”。
为鼓励残疾人创业就业,今年5月,在七星关区残联、当地社区有关政策支持下,李湲湲获得了一间免租金的门店,帮助他减少经营成本。“我还在不断学习,准备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想当好一名美食主播,同时正开发自己的新菜品,让更多顾客爱吃我做的菜品。”李湲湲说。
“这几天刚卖了2600多斤蕨菜和3吨多的土豆,超过四成都是通过网络订单进行销售。”54岁的农民王后国乐呵呵地介绍起他最近的销售业绩。
王后国是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关寨镇补底村村民,之前曾因车祸等原因导致脑颅受损,引起半身瘫痪。
“我虽然行走不便,但是自己想着还能干事,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随着六枝特区发展电子商务进农村计划的实施,王后国嗅到了商机。2017年,他先后到六盘水、贵阳等地学习考察互联网平台经营,于第二年在关寨镇上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电商经营平台。
“我虽然年龄偏大,但也热爱学习新知识,想着通过打开网络销售渠道,把我们家乡的高山农特产品销售出去。”王后国说,他现在还成立了合作社,和六枝特区相关电商平台合作,将土豆、蕨菜、荞麦面条、竹笋等农特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卖出大山。
去年,王后国的合作社帮助当地多个乡镇卖出400吨土豆、70多吨蕨菜等农特产品,实现产值达1000万元,并带动30名左右的残疾人家庭实现就业增收。
初夏来临,贵州武陵山区迎来多雨季节。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三会溪村“90后”独臂小伙杨胜强这几天一方面趁天晴时在山上放羊,一方面忙着做好青储饲料的发放。“最近常下雨、气温低,还要做好防止羊群感冒的工作。”杨胜强说。
杨胜强10岁那年意外摔伤手臂,导致左手截肢。从小坚强的他,不想成为家里的负担,一直自力更生、从事养殖行业。
杨胜强老家的白山羊是本地优质品种,羊肉市场好,杨胜强勤奋刻苦、爱专研养殖技术,逐渐成为当地养殖大户。近几年,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共投入400万元左右修建了规模化养殖场和相关基础设施,进行生态养羊、养牛,现在平均每年出栏牛羊超过200头。
杨胜强还热心地给本地10余名残疾人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帮助他们创业就业。“我现在还流转有200亩左右土地发展牧草、茶叶种植等产业,想着能够发挥我自己的最大价值,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