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青青草原,灼灼繁花!内蒙古自治区即将迎来成立70周年,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生态屏障,内蒙古自治区也是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成立于2001年的内蒙古蒙草生态公司,依托发展本土植物资源的理念,匹配水土气、人草畜等科学数据开辟出一条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之路,这“中国小草”不仅在国内的生态恢复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还走出国门为世界生态恢复提供中国解决方案。壮哉!内蒙古自治区!美哉!蒙草生态!
在阿联酋迪拜40度的高温下,有一支来自中国内蒙古的团队正在日夜奋战,尝试用中国经验恢复当地已经沙漠化了300年的生态环境。
蒙草生态是一家中国领先的生态修复科技公司,也是全国唯一以草业实现上市的企业。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生态修复,种业科技和现代草业。蒙草生态迪拜项目负责人吉润菊说:“我们的项目希望让绿色走进城市,惠及大众。”
从2001年开始,公司从园林绿化起步,逐渐发展到生态修复、矿山治理、交通工程环境等。其中,公司独创的本地化生态修复是核心业务。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所所长于光军介绍,因为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降雨量减少等等影响,原本的生态状况由好转坏。
一位呼和浩特市民回忆,上世纪80年代后因为环境恶化导致了沙眼病,医生甚至拒绝为她配备隐形眼镜。
“我看到有人浪费大价钱从国外买草种,但是我想本地环境改善还是要依托本地的植物资源。这也是我做蒙草的出发点。” 王召明说,“我国平有60亿亩草原,面积是森林的2倍、耕地的3倍,同时也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大力发展草牧业,可以从根本上遏制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的有机结合。”
从2001年成立公司到2012年在深圳上市,王召明和他的团队收集了草原种子1800多种、8000余份,土壤113000多份,建成了内蒙古草原的“土壤大数据”和“种质资源大数据”,基本覆盖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地区。
“因为我们数据平台集成了近几十年以来的‘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生态关键因素指标数据,运用科学的数据储备和分析集成,可以实现锁定任何一经纬度或某一种植物,就能查询相应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等科研数据及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蒙草执行总裁高俊刚说。他介绍,公司已经建成了“植物科研+技术输出+种业基地+草种生产加工+草种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模式。
除了对科技的重视,近年来,中央政府对环保投入的加强和对内蒙古生态治理的力度也助力蒙草生态的腾飞。
从2000年开始,中央政府就向内蒙古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6.7亿元,这是前二十年投入的总和。特别是从2014年底开始推行的PPP模式,直接帮助了生态、环保这类时间长、经济效益低的项目获得社会资本的支持。
蒙草生态去年签署了呼和浩特大青山治理项目,合同金额超过百亿。蒙草生态的公开数据显示,公司的生态修复业务占营收的比例是92.59%。
行业专家分析,在PPP项目更为成熟的前提下,会有更多的生态修复类项目获得融资。于光军补充说,“政府的投入不单纯是建设资金,还有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建设方式。”从我们上个月的调查情况来看,这些政策对于恢复草原恶化是很有帮助的。”
“了不起啊,从事生态建设的事业很伟大。生态修复有千亿大市场,希望蒙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将生态环境服务了、覆盖了,也受益了”。内蒙古自治区、会主任李纪恒说。
公开信息显示,蒙草生态不仅为东北、华北等地区提供服务,而且在新加坡、阿联酋、蒙古国、俄罗斯开展科研交流,把蒙草生态修复经验与更多国家分享。
王召明介绍,蒙草生态已经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要达到“百亿产值、千亿市值”,“蒙草种业”要做世界草种业的标杆。
“我们将继续把科研做实,与业务发展相结合,同时也更加细化、深耕生态修复板块,借助修复技术和不断积累的实力,为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王召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