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六月,万物华实。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10万亩苜蓿迎来了头茬收割季。经过20多天的集中收割,“绿地毯”变成了“条纹毯”,收割后的苜蓿通过晾晒、搂草、打包等一系列工序后,将变成牛羊爱吃的营养大餐。

  “今年我种了120亩苜蓿、170亩玉米,和周边的朋友组建了一个合作队伍,实现苜蓿、玉米从种到收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我们配备的新型镰割机,在收割时能实现苜蓿秸秆10厘米左右一次轻微对折,这样能有效加快晾晒时间,减少营养流失。”城川镇糜地梁嘎查回乡创业的退伍军人宝龙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城川镇依托现有基地和肉牛产业带基础优势,打造出了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生态互补的一体化深度融合循环经济,苜蓿种植也逐步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为全力保障畜牧业供给需求、推动饲草料链条闭合发展,镇、村两级组织本着“以种定养、以养定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思路,加快草原生态补奖、草颗粒加工补贴、苜蓿种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落地。并以苜蓿草一次播种、多年收益的实效做法,有效激发了农牧民种植苜蓿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今年苜蓿的收购价格为1800—2000元/吨左右,这个价格相比往年是降了一些,不过具体收购价格还要实地查看苜蓿的长势、品相。从刈割、打捆、装卸全流程都是机械作业,种植户只管收钱,省工省时省力。”城川镇珠拉图嘎查苜蓿收割商德格吉夫说,目前苜蓿市场需求量较大,呼和浩特、银川等周边大型养殖基地都供不应求,这几天已经收购8000多亩、3000多吨苜蓿。

  以高质量饲草料基地推动种养殖融合发展,城川镇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全镇统一实施适合当地的苜蓿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等技术规程,以惠农资金、技术培训、社会投入等多方合力,推进多个苜蓿草颗粒饲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投用;以先种后补、以奖代补,易大则大、易小则小的实施原则,全面摸排苜蓿种植基数,建立完善的种植档案,集中连片建设苜蓿种植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引导龙头企业资本、科学种植技术等重点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苜蓿等饲草料向标准化种植管理、规模化收割生产、社会化生产服务转型,逐步推动优质饲草就地就近供应生产,实现种养互促、草畜两旺的良性循环发展。

  风吹紫花开,召唤幸福来。城川镇积极构建的“种、养、加、销”一体化农牧业全产业链条,让草牧业实现生态、生计兼顾,增绿、致富共赢。(记者 李国萍)

  7月4日下午,来自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内蒙古总站、中国新闻社内蒙古分社等18家中央驻区媒体代表到内蒙古展览馆参观“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展,在实物展品、图片图表、多媒体视频等元素中,感悟伟大精神,汲取勇毅前行的力量。 展览以首批纳入中国党人精神谱系的46种精神为串联,紧紧围绕“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主题,全面生动展现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呈现中国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铸就的一系列伟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展示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

  牧区水利重大科技项目中存在哪些短板弱项,如何加强或改进?如何发挥好牧区水利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效能? 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牧科所”)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掌握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方法,确保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把准脉”“诊对症”“开对方”。以调研开路,聚焦重点课题;以调研破题,推动成果转化。…

上一篇: 高质量发展“新”速度风害转绿能 老风口焕发新生机 下一篇: 3000亩苜蓿迎来头茬收割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