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苏米图苏木,一个占地140平方米的水培牧草种植基地里,一粒粒种子经过人工补光、自动喷淋、液体循环等技术,7天可成长为一株株青草,日均牧草产量可以饲养50头牛,被当地人称之为“空中牧场”。
走进这个“空中牧场”,一行行牧草在高耸的自动化育苗架上整齐排列,育苗架上人工补光灯、温湿度等设备一应俱全。
鄂托克旗天然草地资源丰富,其中可利用面积为2619.7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88.43%。近年来,因天然牧场实行禁休牧、以草定畜等草原生态恢复政策,加上养殖业快速发展,草畜矛盾日益突出。“空中牧场”缓解了天然草场的压力,为牛羊养殖和草畜平衡提供了新方法。
“空中牧场”负责人哈斯巴图今年40岁,生长在鄂托克草原,曾从事过养殖工作。2015年,他在澳大利亚考察“水培牧草”时,萌发了试验种植的想法。2016年,哈斯巴图回国后利用集装箱进行“水培牧草”试验性种植,获得成功。从2019年开始,他又利用集装箱进行批量、稳定的“水培牧草”种植,以满足饲养牲畜的全年草料需求。
2020年,哈斯巴图与机械制造厂家进行沟通,尝试以“农业+工业”模式,对“水培牧草”进行现代化农业管理,并研发智能化“水培牧草”基地。今年2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今年4月,全智能第三代“水培牧草”基地投入使用,建成集种子筛选、杀菌消毒、浸泡催芽、铺盘育苗、成草收割于一体的自动、完整流水线,通过“农业+工业+智能化”模式对“水培牧草”进行更全面、精准的管理。
“我也没有想到,牛羊吃的草能像蔬菜一样长在‘温室’里,不受季节限制。”哈斯巴图说,现在即便是寒冬季节,牲畜也能吃上新鲜牧草,不仅降低了牲畜饲养成本,也让草料更有营养。试验数据显示,牲畜对鲜草的消化率可达70%,能量转换率可达90%,相比于传统干草分别高出40%和80%。如果农牧民全年使用有机鲜草进行饲喂,可以降低40%的饲喂成本。
哈斯巴图说,未来将进一步提高“水培牧草”的产量,并将部分鲜草制成发酵饲料,以每吨低于市场价15%—20%的价格销售给农牧民,以保障当地禁休牧和牛羊繁殖期间牲畜饲喂、保羔保犊需求。
这段时间,北京、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的企业和养殖户先后联系哈斯巴图,表示要实地考察“空中牧场”的运行情况。哈斯巴图也正忙着研发无人“水培牧草”基地,融合机械手实现自动播种,全面提升种植规模和产量。
“下一步,要将管理技术推广给更多需要的人,带动更多的农牧民种植“水培牧草”,扩大养殖规模,逐步做大做强畜牧业,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哈斯巴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