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发生变化,对肉、蛋、奶的需求持续增加。然而,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有限的粮食资源生产肉奶,人畜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大力发展草业正是化草为粮、缓解粮食安全压力、增加牛羊肉奶供给的重要举措。

  说到草,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北方地域辽阔的草原,但西南区草地资源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在我国云贵石漠化地区多年试验证明,种草养畜可提高收益2倍—3倍。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院长张新全说,我国约有10亿亩草山草坡,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市),其中西南草山草坡是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牧草产量高。特别是在亚高山区域的缓丘、缓坡等地带,种粮产量低、易水土流失,发展营养体农业,大力发展草牧业是理想选择。

  张新全介绍,“我们契合西南不同生态区特点,创新资源聚集、绿色生态、高效生产和经济增长相结合的示范推广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张新全举例说:“我们在平原区,构建以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饲草合作社’模式,应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和四川省饲草育种攻关成果,实现了玉米-高丹草-黑麦草三季轮作模式,黑麦草品种选择耐沼液灌溉、抗倒伏的长江2号等,全年鲜草产量亩产可达17吨,较传统模式增产15%;突破性实现了黑麦草+燕麦草(麦秸)+玉米粉混合青贮技术,每年每亩产值达6000元,每年亩沼液消纳量达40吨,粪污消纳提高33%。实现了‘草-畜-乳’产业化和‘畜-沼-草’生态循环立体发展,形成以洪雅为代表的奶业产业化示范带,高产优质饲草品种及配套技术的应用是‘天府粮仓’的重要支撑。”

  “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我们构建了以国审品种(蜀宣花牛)为品牌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全舍饲发展模式,重点推广多年生高产型杂交狼尾草和一年生青贮玉米(饲草高粱)-黑麦草轮作相结合的牧草栽培模式。以种源基地建设为核心,种养结合绿色发展为重点;以加工龙头企业为纽带的‘草-畜-肉’产业化和‘草-畜-肥’绿色生态种养,立足蜀宣花牛和优质饲草优势产业,粪污资源化利用,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探索出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新路子。截至2022年底,种草养畜成效显著,牛存栏19.9万头,出栏11.65万头;肉羊存栏24.36万只,出栏29.68万只;综合产值60亿元。”张新全说。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英俊教授指出,可将南方不适合种粮的草山草坡中的1/5,建成白三叶为主的放牧型栽培草地,实施新西兰式高产人工草地放牧生产肉奶工程,减轻18亿亩耕地生产饲料粮压力。

  新西兰作为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畜牧业生产约占其国土面积的一半。虽然新西兰人口只有约500万,却存栏486万头奶牛和4200万只绵羊。新西兰是世界第一大绵羊肉和乳制品出口国,且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25%。

  张新全介绍:“新西兰之所以畜牧业发达,是因为‘人—草—畜’关系处理得非常好,草是基础,畜随草长,草畜平衡,人管畜,畜管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不断创新的畜牧业生产技术是新西兰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也是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的原因。”

  贵州借鉴新西兰高效草地管理模式,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利用“黑麦草+鸭茅+三叶草”混播组合技术,以贵州省大方县为核心应用推广饲草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创建“草地放牧+集中舍饲”种养结合增效扶贫模式,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上一篇: 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组织召开苜蓿种植补贴项目评审会 下一篇: 心系云岭牛_甘蔗_黄必志_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