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里有什么?花朵里有什么?果实里有什么……凭借肉眼,或许你可以思考出一些答案,但答案并非是完整的。那么用科研成像手段来看看?

  你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摄影审视细微的结构,靠紫外光和红外光摄影洞察更多色彩信息,还可以用X光摄影窥探事物的内部。

  光学显微镜几乎是每个生物学实验室的必备品,科研工作者借助显微设备观察样品的细微结构。体式显微镜可观察的对象非常广泛,容易操作,能获得的放大率一般在200倍以内。

  野生的猕猴桃,主要通过鸟类和动物传播种子,通过动物消化道后才容易萌发。其外种皮上的结构能够抵御被动物消化。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更加奢侈的成像设备,它通过用聚焦电子束扫描样品的表面来获得图像,可以实现分辨率优于1纳米的分辨率。使用它拍摄时所要担心的事常常是,样品不够小。不断放大再放大,寻找合适的拍摄目标——沉浸在这样的微观世界里,常常让人不能自拔。

  柳属(Salix)、栎属(Quercus)和悬铃木属(Platanus)植物产生大量依靠风力传播的花粉,它们漂浮在空气中,被人吸入后常导致过敏反应。

  许多植物体表覆盖着毛被,毛被的形态是重要的分类依据。不少毛被的形态需要借助显微设备分辨,此处展示的是经过高倍放大的星状毛被。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高放大率和“大景深”效果,非常细微的植物结构一览无余。画面中橙的部分是叶背的腺体,棕色部分是长毛的细小叶脉。

  曾着迷于安检屏幕上颇具美感的透视行李图像?或是盯着自己腕部骨折的X光片陷入遐想?是的,X光也常用于科学研究。它是波长极短(约0.001~10纳米),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利用它强大的穿透能力,科研人员可以在不损伤生物外表的情况下,窥视其内部结构。位于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国家大科学装置“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常利用X光成像无损检测果实和种子的发育状态。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古老裸子植物,它们的叶片具有独特的二歧分支叶脉。这种有序而颇有美感的结构在X光影像中更为突出。此图经反相处理,原始的X光图象为黑底白图,不同的亮度反映了不同的材料密度。

  苏铁的种子大而营养丰富,能够吸引动物传播。它共有三层种皮,可保护内部的胚与胚乳免受外界物理和生物伤害。

  松科植物的种子具有轻盈的翅,它们在成熟后从树上旋转飘落。不过,我们食用松子时这对翅膀已经不在了。

  紫外光的波长短于人类可见光的最短波长(约400nm),因此无法被我们感知。但人类的色觉远远算不上主流,包括昆虫和鸟类在内的许多动物都可以感知紫外色彩。借助改造过的数码相机、特殊镜头和滤镜,科研人员可以记录紫外光影响,窥探这些“神秘”的“隐藏信息”。

  依靠昆虫传粉的花朵,常在人类不可见的紫外光波段有“隐藏”图案。这部分信号可以被传粉昆虫感知,与部分可见光信号一起作为它们识别、选择花朵的依据。左侧:可见光拍摄的花朵;右侧:仅利用紫外光拍摄的花朵。

  马缨丹小花中心的色彩与周围不同,这是给传粉者的指引信号。这种信号在可见光(右侧)和紫外光下(左侧)都可以看到。请注意,随花朵逐渐老去,它们的色彩会发生改变(本图示由浅黄变为粉色),这种变化肉眼可见。

  人类的肉眼看来,蒲公英的花序是比较均一的(左侧)。但实际上,花序中央的色素组成和边缘很不相同,这种差异造就了其在紫外波段的特殊图案(中心暗,边缘亮,右侧)。这类图案信号常常是指引传粉昆虫的标志。

  黄瓜花也具有典型的紫外信号。在花朵的中心有一小块吸收紫外线的深色区域,造就了边缘亮中间暗的图案。这往往是指引传粉者着陆的信号。

  借助这些科研成像手段,我们发现原来植物里还蕴藏着一个个神奇美妙的新世界,期待这一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让我们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上一篇: 西平县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 下一篇: 小麦穗子小怎么办?产量冲刺阶段记牢这些防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