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23年,是内蒙古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总再次亲临我区考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关怀和宝贵发展机遇。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为我们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汇聚起磅礴力量。国务院出台支持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见,为我们更好完成五大任务注入了强劲动力。自治区党委提出办好两件大事的统领性要求和闯新路、进中游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总奋进新征程,全区上下树立起做大总量、晋位升级的雄心壮志,凝聚起加快发展、大抓发展的强大合力。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居全国第3、创2010年以来最好位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居全国第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8%、居全国第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4%、居全国第3。这极大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内蒙古发展的信心。
——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能力显著增强。煤炭产量12.2亿吨,完成9.45亿吨保供煤任务,电力总装机超过2亿千瓦,实现煤炭保供量及外送量、电力总装机及新增装机、新能源总装机及新增装机、总发电量及外送电量、新能源发电量、煤制气产能“10个全国第1”,保障了29个省份能源需求。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粮食产量791.6亿斤、实现二十连丰、稳居全国第6,主要肉类产量285.4万吨、牛奶产量792.6万吨,均创新高。这充分彰显了内蒙古保国家大局的责任担当。
——“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打响。我们响应习总发出的“三北”工程攻坚战号令,打主攻、当主力,迅速投入战斗,编制完成“一规划三方案”,推动5个治理区和11个重大项目全部纳入国家规划,所有旗县纳入实施范围,三大标志性战役顺利开局,全年造林556万亩、种草1817万亩、防沙治沙950万亩,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49%、140%、151%。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有部署、内蒙古就有行动的高度自觉。
——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尽管煤炭产业只增长1.4%,但非煤产业快速增长、达到12.1%,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增长32.9%、居全国第2,制造业投资增长46.4%、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0亿元,地方口径税收占全口径税收59.4%、居全国首位。这反映出内蒙古在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各盟市比学赶超、竞相发展。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地区生产总值均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增长20%以上,7个盟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0%、鄂尔多斯市达到27.4%。锡林郭勒盟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均居全国地市级第2,乌兰察布市合金材料、负极材料和薯条产能均居全国第1,阿拉善盟建成全国最大单体产量纯碱项目。这展现出内蒙古对标一流、争先晋位的劲头越来越足。
一年来,我们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各项工作的主线,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快进优进。接连打出扩大投资、提振消费政策“组合拳”,按月按季加强运行调度,推动经济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招商引资成效明显,落实开年第一会部署要求,举办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专场招商活动,全区引进到位资金4778亿元、增长40.2%,45个世界500强和22个中国500强企业在我区投资兴业。项目建设势头强劲,实施重大项目3155个、完成投资8259亿元,新建续建42个投资超百亿元产业项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76公里,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内蒙古境内全部贯通,东西高速公路大通道仅差108公里全线贯通,开工建设产业路、旅游路1085公里,打通“断头路”260公里;在建高速快速铁路1700多公里;新开通“支支通”航线条,盟市间“折返飞”问题基本解决;引绰济辽输水工程隧洞段全线贯通,文得根水利枢纽下闸蓄水,东台子水库主体工程完工;新增5G基站、城市公共充电桩各2万个。消费市场加快恢复,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20.8%,汽车类消费增长17.2%、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1.7倍,粮油食品、服装等消费均增长25%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21.5%,引进147家首店和旗舰店。
二是坚持链式思维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行产业链“链长制”,推进延链补链强链项目650个,16条重点产业链产值近1.4万亿元。新能源全产业链增加值增长16.1%,建成全国单体规模最大光伏治沙项目、国内在运最上风电基地、世界首条固态低压储氢生产线;风光氢储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762亿元,呼包鄂通4个基地占比达到80%。现代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5.4%,实施煤炭精深加工项目34个、投产11个,开工建设全球最大绿氢耦合煤制烯烃项目,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产能均居全国第2。稀土产业增加值增长21%,中重稀土金属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10万吨级全球最大稀土绿色冶炼项目开工,稀土、铌、锂等战略资源勘探实现新突破。农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加工转化率达到72%,新创建奶业、马铃薯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和3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园、8个产业强镇,创建数量全国第1,建成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库、国家羊遗传评估中心,肉羊产业产值达到千亿级。
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全区财政科技支出增长81.9%,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50家。新入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6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汇聚10位院士、百余位科学家、实现实体化运营,乳业、草业、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取得24项重大研究成果,相继建成大青山实验室、鄂尔多斯实验室和北大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浙大—包头硅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巴彦淖尔研究院,内蒙古工业大学鄂尔多斯新能源学院挂牌成立。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实施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38项,建设创新联合体70个,在智能矿山机器人、稀土产品制备、飞轮储能等研发应用上取得突破性成果,蒙科聚科创平台作用显现,全区技术交易合同数增长45.3%、交易额增长17.6%。
四是更加注重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针对营商环境问题,纵深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强化对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对12345热线诉求解决情况每月排名通报、对落后者进行约谈,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群众通过热线了解政策、解决问题,全年受理各类诉求641万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取消和下放自治区级权力事项268项,出让332宗工业用地“标准地”,“帮办”实现园区和村级全覆盖,“政务+直播”服务新模式入选国务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典型案例。针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清偿拖欠企业账款1293亿元,为企业解决了一批土地厂房产权手续问题,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341亿元,2家企业成功上市,5家企业上榜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区百强民营企业营收总额超过1万亿元。针对国企不强现状,开展“突围”行动,加大治理亏损力度,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0%,包钢集团实现利润53亿元,电力集团全国500强排名上升24位,蒙能集团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元,新组建交通集团、国贸集团。针对开放活力不足状况,出台外贸稳规模优结构32条,恢复满洲里口岸中俄团体旅游签证互免、二连浩特口岸8座以下小型车辆通关,满洲里综合保税区贸易额增长近3倍,全区口岸货运量超过1亿吨、刷新全国陆路沿边口岸纪录,到发中欧班列429列、增长73.7%,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18.9%,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8倍,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67家、增长3.2倍,实际使用外资55.8亿元、增长61.5%。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2584.2亿元,增长99.8%。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着力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常态化推进“清四乱”,完成滩区770户、1853人迁建和禁种限种年度任务,黄河流域无定河境内段保护治理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清洁取暖改造21.3万户,“一湖两海”、察汗淖尔综合治理成效得到国家肯定,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全区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乌海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持续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9326个待批项目应批尽批,消化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累计超40万亩,完成首批22亿元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交易,“半拉子”工程盘活和开发区“大起底”基本完成,农业节水3.73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完成碳汇交易量80.5万吨、交易额2709万元,新创建绿色园区4个、绿色工厂67家。
六是有效促进文旅市场强劲复苏。出台支持文旅产业恢复发展15项措施,同“北上广深”等多个城市开展“百万人互游”,开行阿尔山、呼伦贝尔等重点旅游目的地专列400列、包机700架次,全区接待游客突破2.3亿人次、收入超过3350亿元、均是2019年的1.2倍。获批17个国家级文旅品牌,国家5C、4C级自驾车营地数量居全国第1,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数量居全国第2。“旅游四地”建设成效不断显现,“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呼和浩特跨年夜活动引爆全城,乌兰察布之夜吸引游客500万人次,央视频直播节目《乘着大巴》带火了“天边草原乌拉盖”。一批文艺精品荣获“荷花奖”等47个国家级奖项,辽上京皇城南部建筑、后城咀石城遗址入围中国考古新发现。成功举办全区第十五届运动会、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力筹备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
七是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比2022年提高0.8个百分点。年初部署的43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城镇新增就业21.87万人。城乡低保、孤儿保障标准均居全国前列。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893所,新增学位7万个;新设职教专业布点327个,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新设本科专业布点20个,建成高校产业学院97个。动态调整236项医疗服务价格、群众就医自付费用平均降低19%,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门诊量增长52%、手术量增长83%。新建苏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50个、村级养老服务站200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4个。改造城镇老旧管网2220公里、老旧小区1639个、棚户区1.56万套,建成农村牧区户厕6.2万个、公路5106公里,改造危房4211户,铺设边境地区广电光缆4000公里。启动新一轮偏远地区用电升级工程,着力解决2.4万户偏远农牧户、58个边防哨所用电难问题。新建扩建集中供水工程531处、分散式水源点工程909处,32万农牧民受益。实施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京资进蒙新增150亿元、京师京医援蒙近千人,蒙电入京超200亿度、蒙食进京超200亿元,京蒙互游突破1000万人次,京蒙科技合作项目增长72%。推行信访制,建立“代表+委员+法院”民商事纠纷化解机制,严厉打击食品“两超一非”等违法犯罪行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八是从严从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我们深刻汲取“2·22”事故教训,出台实施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135条硬措施和“三管三必须”若干规定,滚动进行3排查大整治,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交叉互检,全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2.8%和12.9%。我们把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作为重要任务,坚持砸锅卖铁还债,制定落实“1+8”化债方案,通过“四个一批”和化债奖补拿出206亿元支持基层化债,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