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内蒙古新闻11月28日电 题:鄂托克旗:“千里草原安睦隆”工作法,打造牧区社会治理新模式

  “安睦隆”是蒙古族见面时的问候语,蕴含“平安、和睦、兴隆”之意。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西部,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人,地广人稀、人员居住分散,服务半径大、民族宗教情况复杂、经济发展迅速等因素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阻碍。一直以来,鄂托克旗持续探索、对症下药,创新实施旗、苏木镇、嘎查村社区联动的“千里草原安睦隆”工作法,以功能融合、资源整合提高基层矛盾化解效能,提升了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实基层融合党建网络。打牢各嘎查村、社区基层党建基础,推动司法所、派出所等基层单位,法律等相关社会组织以及驻地企业与村社开展融合党建,以点串线、以线织面。并在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下,在现有“党员中心户”中精心选树39个“安睦隆典型户”,他们是农牧民中的道德先锋、行为表率,更是基层党组织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有效增强农牧民的认同感、村社的凝聚力。用科技手段建设智络。实施智治工程、建设智慧农牧区,为纠纷化解提供可靠客观依据。在重要部位、复杂场所和薄弱地区,特别是农牧区主要道路口和各嘎查村部装备了4.3万个治安监控探头,基本覆盖旗内2个园区、6个苏木镇,数据上传公共安全视频专网、云数据中心,延伸共享全旗近40个部门。打造以苏木镇为“桥梁”的从旗到社四级网格体系。根据嘎查村(社区)划分合理设置网格,通过网格推动精细治理,在网格内实现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各项工作应管尽管、资源共享,并以网格为支撑推行信访,群众点单、揽收、全程跟踪,打通服务群众的末梢通道。目前,全旗6个苏木镇共聘用专兼职网络员1789名,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34.6万元。

  推动警务流动。积极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牧区和人口密集的厂矿门口建流动警务室,双语民警全天巡逻执法,充分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开展大政方针、法律法规宣传,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为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打下良好基础。据统计,流动警务累计行程达180多万公里,解决群众求助9000余起。推动咨询服务流动。通过基层组织让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等力量组团下访,用法律等专业服务满足农牧民多种需求,创新实施“一村一法律顾问”,推动司法所所长、派出所所长和法律顾问共同参与疑难、重大矛盾纠纷化解。推动司法调解流动。摒弃“等案上门”和“坐堂办案”工作方式,有效整合相关行政机关单位与旗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等解纷机构,共同开展上门调解、线上远程调解、巡回审判,变“只受理不办理”为“受办一体”,进最大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累计排查各类矛盾4800余起,化解4500余起。推动法庭流动,建设“连心法庭”。通过人民法院、综治中心推动一站式诉讼服务、线上诉讼服务,在每个嘎查村设立法务室,加强蒙汉双语法官培养,现有双语法官13人,彻底解决农牧区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吉祥草原安睦隆”诉讼服务品牌备受赞誉。

  夯实堡垒。嘎查村内矛盾遵循先责由嘎查村委员会出面调解,调解不成功召开“村坊议事会”接续调解的原则确保矛盾不上交。嘎查村委员会的村支书等干部,“村坊议事会”的村民代表、乡贤能人、本村籍代表等在当地有威望,又与群众有感情基础能说得上话、交得上心,他们的意见更容易被牧民采纳。夯实治安堡垒。充分认识到基层治保会“组织体系薄弱化、工作资源碎片化”的现实问题,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加强资源供给,增强治保会矛盾化解能力。治保主任一般从“懂政策法律知识、工作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 的“两委”班子成员中产生。并依托治保会在嘎查村内发展“义警”,义警生活在当地更加了解矛盾根源,也更方便发现问题细节,经常可以通过当地牧民能接受的方式化解矛盾。夯实发展堡垒村。鄂托克旗近年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很多企业与牧民产生不少纠纷,通过每个嘎查建立合作社,精准选择实施帮扶项目35个,大力推广“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模式,持续推进“百企帮百村”企地合力消费帮扶,缓解牧企纠纷的同时提供用工岗位4300余个。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矛盾自然就少了。

  多年来,全国2020年度信访工作“三无”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旗区”“全国模范法院”“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全国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是鄂托克旗和谐安宁的最好见证。

  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我们做到事事以人民为中心,就一定能保障千里草原繁荣昌盛,一定能筑牢祖国北疆的安全稳定屏障。

上一篇: 杨志军:深情书写草原牧区的山乡巨变 下一篇: 赤峰市在草原牧区首次实现“市域通办办”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