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 ”前不久发布的省委一号文件同样明确:“推进奶业振兴,促进鲜奶消费。”
地处国际公认的黄金奶源带,拥有发展奶业的多重优势,龙江奶业再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回溯整条产业链,其中不乏科技加持前端奶牛规模养殖的典型实践:一罐优质牛奶的诞生,可以从一棵牧草串联的“种养循环”机制说起……
草原种牧草、牧草饲奶牛、奶牛产粪肥、粪肥还草原,这类“种养循环”机制的关键在于“资源的流动”。而作为其中重要一环,牧草品种的选择与配套栽培方法的使用很关键。
“苜蓿为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营养价值丰富,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的栽培牧草,被称为‘牧草之王’。”黑龙江省饲草饲料协同推广创新体系岗位专家、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副所长韩微波介绍,利用盐碱地种植紫花苜蓿,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草粮争地”的矛盾,还能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显著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盐碱地高效利用。
“牧草品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畜禽养殖品种、利用方式等科学地选择。”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绥化综合试验站站长刘杰淋介绍,试验站通过长期与省内牧场合作,在试验的基础上研发了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紫花苜蓿在盐碱地上建植的方法”,增加了牧草在边际土壤上的利用空间,达到“拓面增量”的效果。
万家宝好牛牧场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对青山镇对青村,是以鲜奶宅配为主营业务的城市乳业,2017年在刘杰淋团队的帮助下开始“种养循环”机制的试验示范。
“企业的粪污处理采用全自动清粪系统,实现了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沼气用于牧场热水系统,但产生的沼渣、沼液成为大难题,处理不当将引起环境污染,还好有刘老师团队帮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万家宝生产基地总经理张冰岩说。
张冰岩介绍,牧场周边有盐碱地草原1500亩闲置待开发,刘杰淋团队在其中230亩地块建起“种养循环”技术体系,利用沼渣、沼液改良盐碱地建植紫花苜蓿,将紫花苜蓿制成青贮饲喂奶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万家宝科创中心主任韩俊说,这片地块当年种植紫花苜蓿的单茬亩产可达500公斤,全年总产96吨,减少了企业进口牧草的比重与饲喂成本。同时,这块中度盐碱地经牛粪和沼渣的抛洒、浅翻等操作后,土壤透气性得到明显改善,当年土壤pH值由原来的8.7左右下降到8.4左右。
秉持着“让奶牛吃到更多优质中国牧草,产更多优质中国奶”的追求,今年这项科企合作迎来了新的进展。
据介绍,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绥化综合试验站将依托黑龙江省饲草饲料协同推广创新体系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优势,在企业打造集科研、观光于一体的科技小园项目,草业研究所的专家们将在此进行各类牧草品种与配套技术的集中示范展示,探索更多“种养循环”机制的新路径,用科技助力我省奶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