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大青山脚下的内蒙古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羊草、紫花苜蓿等重要草种的收集、筛选工作。“我们产学研深度融合,已经在呼和浩特建有乡土植物、牧草、特色农作物、蒙中药材种质资源中心库,收集保存植物种质资源4.4万余份,通过资源收集、评价、筛选,进行新品种选育。”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朱长虹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在草种方面,已在全国率先启动优质牧草技术攻关,依托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科院、蒙草集团建成了3个草种基地,总面积达到850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牧草种质资源库。

  除了育好草种,还要育好牛种。在和林格尔新区,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每天都在进行奶牛干细胞基因编辑生物育种关键技术的研究。目前,赛科星已建成世界领先的奶牛核心育种场,年产高产奶牛性控胚胎5万枚,全市奶牛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乳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产业”,乳业集群收入已达220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乳产业集群和创新高地,以高质量人才工作引领乳业高水平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全速推进“中国乳都”向“世界乳业科技之都”迈进。

  在8月5日举行的世界奶业大会上,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部正式启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由科技部批准建设,是中国食品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坐落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致力于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奶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乳业科技创新枢纽。中心设有乳品安全与品质研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奶牛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中心、乳品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等,搭建了乳业标准化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孵化平台。

  中心科研项目管理经理梁超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已吸纳行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64家成员单位,集聚9位院士和90多位行业专家及700多位科研人员,形成了完整的全产业链创新队伍。有代表性的技术成果包括开发了新型营养调控技术,并在万头规模牧场中应用示范,实现牧场奶牛平均单产41公斤/天,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突破了奶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瓶颈,性别控制准确率和生产效率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搭建了乳制品营养评价模型和系统,填补了国内乳制品营养评价标准的空白;构建行业领先的婴配粉母乳化程度评价体系,强力支持婴配粉母乳化创制;开发出新型超音速高压微射流直接杀菌设备,提升杀菌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实现高端杀菌装备的国产化;构建油基+凝胶的益生菌包埋技术递送体系,攻克常温乳品中活菌添加难题;开发出塑料微发泡创新技术,降低塑料密度实现减塑。 为筑牢乳产业人才发展平台,呼和浩特以载体力量融通创新链、对接资金链、串联产业链,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聚集产学研科技力量和人才团队,不断提升乳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功推动全国首家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落地,聚焦解决我国乳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高水平协同创新,启动实施关键原料、基料中国化等科研项目70项,申请专利 97项,发布标准12项。推动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进入申报程序,与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等34家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签订共建协议,共同推进国家级草创中心创建工作。实施“呼和浩特优质牧草技术攻关”项目,集中力量对品种筛选、建植技术等6个方向 35个专项课题进行攻关研究,制定《优质苜蓿人工草地品种选择》等 20项自治区地方级标准。2022年以来,将4项乳产业相关技术创新研究院项目、两项乳产业“政产学研推用银”创新联合体项目纳入科技创新领域人才支持计划,累计奖励资金2300万元。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落实落细研发投入奖补等惠企政策,支持乳品营养健康与安全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蒙牛乳业特仑苏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成果落地。发布全市“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新兴科技计划项目,首批市级乳产业领域人才项目立项并推进实施。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上一篇: 优然牧业与中国农科院“三大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 科 下一篇: 【党代表风采】扎根基层践行使命 永葆党员公仆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