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小暑至,盛夏始。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进入炎炎夏日。华北、东北等地区迎来多雨季节,雨水充沛、草木疯长,正是草原上牛羊最不愁吃的时候。

  《节气·中国》,小暑“节气体验官”罗敏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走进了鄂温克族自治旗的一户牧民家中,与这家的男女主人共同劳作,体验了一次真正的“新牧民”生活,和草原上的牛、羊、马亲密接触,一个都没放过。

  雨后的伊敏苏木阿贵图嘎查,空气中夹杂着牧草的清香。阳光照射在这片北纬48度的牧场上,蓝天如洗、白云如絮、绿草如茵。

  伊敏苏木位于鄂温克旗南部,地处大兴安岭森林和呼伦贝尔草原的交错区,北与伊敏河镇接壤,东西与锡尼河镇毗邻,南与兴安盟交界。阿贵图嘎查的基础产业是畜牧业,牧户以奶牛业、肉羊业、马产业为主要经营方式。

  牧民额尼尔家养了300多头羊、40多头牛、20多匹马。小暑时节,内蒙古大草原凌晨三点多天已擦亮。额尼尔夫妇每天三点起床,第一件农活就是挤牛奶。为啥要起这么早呢?额尼尔说,要趁着中午太阳毒辣之前把奶牛们放归牧场吃草,等到日上三竿时,奶牛就没有胃口了。

  今年呼伦贝尔雨水丰沛,牧草丰盛。额尼尔喜笑颜开:水喝足了,草吃好了,奶牛的心情好了,牛奶的产量自然也高了。

  被主人“马杀鸡”之后的奶牛们回到天然牧场,自由吃喝。象群有领头象,牛群也有领头牛。牛群跟着领头牛,日出而出,下午三四点回家,结束恣意的一天。

  传统放牧,只能靠人力。万一牛羊迷路,就得骑马或骑摩托在茫茫草原上寻找。如今不一样了,高科技可以让牧民在家中“云放牧”。

  额尼尔夫妇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是日常生活里不能缺少的朋友。他们骑马赶牛羊,携马参加比赛,他们的女儿在四五岁时,就已经成为马背上的小能手,一家人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皆寄托于马儿。

  △内蒙古是“男儿三技”中的一项,是真正考验“马背民族”的后代骑术如何的一种比赛项目。在内蒙古草原,大大小小的活动很多。 呼木吉乐摄

  7月,是额尼尔家最热闹的时节,几乎每天都要接待来到草原的朋友、同学。上午忙完农活,下午朋友聚会。这天,额尼尔面对着数百米外的邻居高喊:“嘿,宰羊了!来吃啊!”

  △辽阔的草原地广人稀。远处左边蓝色屋顶就是额尼尔最近的邻居,两家相距数百米,交流基本靠吼。 朱敏摄

  这项活动叫打瑟日。“瑟日”是蒙古语“脊梁骨”的意思。打瑟日比赛就是选用牛骨的第一个或第二个骨节,在不借助任何外力和工具的情况下,徒手将骨节敲断。在呼伦贝尔,每年都举办打瑟日比赛,赢者将获得奖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牧民额尼尔夫妇一天的劳作随着夏季日照时长的增加而增加,换来的是一个月后一年收入充盈囊中。

上一篇: 乌音嘎:草原上的网红主播 下一篇: 1954年被强占的贝尔湖艰苦谈判8年后蒙古国为何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