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草原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自治区那曲市的班戈、双湖、尼玛、申扎、安多和阿里地区的改则等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面积最大的纯天然草原,也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

  那曲市双湖县嘎措乡一村全景,这是一个羌塘草原上典型的畜牧村落(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由于高寒缺氧、地广人稀、草场载畜率低、生产方式落后,羌塘草原牧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曾长期得不到改善。过去十年间,中国政府在大力推进成立牧业合作组织,提高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促进牧民群众增加收入,推动高原牧场上的乡村振兴。

  羌塘草原上的牧业合作社大多是整村人、草、畜三要素整体投入,采取劳动力统一安排、草场统一管理、畜产品统一销售、经营收入统一分配、牧业设施统一使用、游牧房屋统一安排、无劳动力人员和孤寡老人统一供养、在校生统一积分的“八个统一”管理模式,这样既科学集约使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推广从游牧向半舍饲转变,加大牲畜出栏力度,提高畜牧业产出,又能推动按股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有效带动困难群众增收。

  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的一名村民在给合作社的羊群挤羊奶(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村民达娃在家里为合作社制作奶渣(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此外,牧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也使牧民群众有了实现多种经营增加收入的可能性。一些合作社利用本地资源生产创新产品进行销售,还有一些开办宾馆、商店、藏餐馆等产业实体,进一步增加了牧民群众的收入,也拓展了他们的就业渠道。

  那曲市双湖县多玛乡果根擦曲村村民层努展示合作社制作的手工山羊奶皂(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村民索多在合作社开办的百货商店柜台值班(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曾是贫困村的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2012年成立牧业经济合作社,当时村民人均年收入1300多元。多年来,多尔格村坚持走“产业发展带动增收”的路子,大力发展牧业的同时,还在县城开办了宾馆、商店、藏餐馆等产业实体。如今多尔格村已成藏北草原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于2015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22年,合作社总资产达9900万元,人均载畜量达到40个绵羊单位。

  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的一位妇女在合作社开办的宾馆中进行保洁(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村民阿旺曲珍在合作社开办的茶馆中为客人制作酥油茶(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那曲市班戈县普保镇多尔格村支部党桑珠达吉(左)在村民达娃家了解她的生产生活情况(7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据那曲市政府介绍,截至2022年底,那曲西部四县(班戈、双湖、尼玛、申扎)共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54家,注册资金超过11.7亿元,社员总户数近2.3万户、9.4万余人;2022年合作社经营收入达到3.68亿元。牧业合作经济正在为羌塘草原上的乡村振兴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上一篇: 【色彩里的甘肃】走进甘肃草原 开启夏日之旅 下一篇: 藏北高原上的乡村振兴)图片故事丨青年创业带动羌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