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商都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着力守牢“两条底线”、提升“三个水平”,全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奋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
第一,扎实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时刻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既算账又算经济账,坚持党政同责,做到责任落地、目标落细、任务落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扩大种植业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持续加大实际种粮农民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推广红芸豆、燕麦、藜麦等旱作稳产作物、滴灌等节水技术和水循环利用技术,在实现“水浇地结构性退减”的基础上,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亩以上。加强“三块地”保护,健全耕地、林地、草地“三块地”的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坚决去存量、遏增量、治源头,打造违法用地数量少且当年整改到位的“零违法旗县”。完善农牧业基础设施,加快温室大棚、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智能数控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收获等先进适用机具的推广应用,支持农机服务组织装备逐步向大型、高端、智能化作业机械更新换代、转型升级,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85.8%。
第二,扎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足用活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政策,织密监测、保障、增收“三张网”,实现防风险、稳衔接、促发展。织密动态监测网,持续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进一步提升监测及时性和帮扶精准性,实行日常动态监测和季度集中排查相结合,做到及时预警、及时纳入、及时帮扶,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织密基本保障网,继续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把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不断深化京蒙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优化对接关系、拓展协作领域、创新协作方式,加快智慧课堂、远程诊疗应用步伐,将北京优质资源转化为助推商都发展动能。织密产业和就业增收网,按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高于去年65.55%的原则,加快推动32.17兆瓦村级光伏电站以及18个产业发展类项目投产达效,进一步深化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在产业链上持续增收;实施好防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特别是针对系统内现有的1812户监测对象,“因户施策”落实好开发式帮扶措施,切实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第三,牢牢把握“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这个重中之重,加快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
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农牧业,持续深入推进薯业提质、肉牛倍增、奶业振兴“三个行动”,为农业植入工厂理念、培树经营理念,全力打造以“一薯两牛”制品为主的首都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地,建设好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在马铃薯产业上,围绕全产业链体系建设,持续延链、补链、强链,鼓励希森马铃薯馒头、福景堂马铃薯淀粉、德义马铃薯食品等精深加工企业增产扩规,支持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开展“航天育种”和创新育种,提升原种、一级种以及脱毒种薯繁育面积和产能,推动科技“突围”工程攻坚破茧,努力打造“两基地、两中心、一样板”。
在“两牛”产业上,锚定“双十万”倍增目标,积极招引优质肉牛规模养殖项目落地,加快推动伊利1.8万头奶牛养殖数字牧场扩规,高质高效运营北方牲畜交易市场,配套完善生熟肉制品、饲草基地建设、奶制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链条,构建多层次养殖、全产业链加工、中心化交易的“两牛”产业发展格局。农牧业产业整体,要把品牌打造、农产品电商和乡村旅游作为“三产融合”的连接点,坚持线下活动推介、线上平台推广,全方位加大“一薯两牛”、冷凉蔬菜、杂粮杂豆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力度,培育孵化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新业态,高标准设计乡村旅游点和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农牧业产业多元优质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牢牢把握“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这个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围绕“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在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精神文明建设上狠下功夫,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以“十县百乡千村”创建申报工作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计划创建1个乡镇、9个行政村的示范引领作用,稳妥实施415个农村卫生厕所改建工作,持续推进人畜分离、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逐步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和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5%、90%,污水治理率达到26%以上,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擦亮乡村绿色本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抢抓推进“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以赴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大干快上,高质高效实施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荒漠化人工造林等一揽子生态工程,守护好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一约四会”规范约束作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牢记“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坚持和发展新时期“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村级“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作用,提升“信访制”质效,在真解题、解难题中打通矛盾化解“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