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的内蒙古草原包括阴山、燕山山脉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高原地带的草原,以及大兴安岭东南、内蒙古行政区内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境内的草原;下图为内蒙古草原在中国的位置,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而在大兴安岭、阴山、燕山等数条山脉的合围环抱之下本已“衰弱”的夏季风翻山越岭其中的水汽更是大幅减少于是在这里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级递减即便在最为湿润的地区年降水量也不过约400毫米而到了草原西部降水量更是降至150毫米左右几乎接近荒漠地带▼内蒙古草原周边的山脉和降雨量分布,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在东部和东南部山区林地的边缘是草原中降水最为丰沛的区域由于森林在此“一息尚存”被称为疏林草原草原和森林在这里要么比肩而立、泾渭分明▼呼伦贝尔的疏林草原,摄影师@Scorpion
随着降水减少、土层变薄高大的乔木逐渐难以生存直至最终销声匿迹只留下更为耐旱的草本植物铺满地表、连绵不绝在年降水350-450毫米的地带丛生的牧草可高达60厘米左右形成茂密的草甸草原▼草原的秋季,摄影师@刘辰
疏林草原和草甸草原中优质牧草占比可达50-80%即便牛类等大型牲畜也能在这里肆意疯吃猛长堪称极为优质的天然牧场▼乌兰布统草原中的牛群,摄影师@宋新子
而当降水量降至200-350毫米时面积更为广阔的典型草原便登场了这里比草甸草原更加干旱牧草种类更少、高度更低白色的羊群游弋其中如同绿毯上雪白的花朵▼牧民和羊群,一旁是的油菜花田,拍摄于呼伦贝尔大草原莫日格勒河附近,摄影师@邱会宁
草本植物并非四季常青随着冬去春来、夏秋更迭草原便如同大地的调色盘被用最粗犷的画笔刷上了不同的色彩或是盛夏的绿▼乌兰布统草原的夏季,摄影师@徐江华
与南方地区相比草原气候更加干旱土壤层也更浅更薄在农业技术并不发达的过去绝大多数地区并不适合耕种然而这里遍布大量优质牧草是发展畜牧业的风水宝地于是养牛、牧马、放羊等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方式▼引自元代道教诗人丘处机《泺驿路》,该诗记录了他在草原上的见闻极目山川无尽头,风烟不断水长流。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和安土重迁的农耕民族不同草原上的人民不得不随着季节变化四处迁徙以寻找合适的草场和水源正所谓“居无定向,惟顺天时”被称为“游牧民族”▼上文引自《西域番国志》,下图为坝上草原的牧民,摄影师@沈勇(请横屏观看)
传统的游牧民族“靠天吃饭”长途迁徙中更是困难重重这意味着人们必须团结起来才能在茫茫草原中觅得一线生机于是“遇食同享,难则争赴”成了游牧民族世代传承的个性▼锡林郭勒草原上结伴而行的牧民们,摄影师@邱会宁
他们性情豪爽、骁勇善战不论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草原上原本的主人都是他们必须直面的挑战▼呼伦贝尔草原上突如其来的暴雨,摄影师@陈刚
于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抗争、扩张、征服成了草原上的主旋律四大草原上的风烟和往事至今仍在猎猎西风中无声地回荡▼坝上草原行进的马群,掀起了遮天蔽日的沙尘,摄影师@坝上团长(请横屏观看)
02阴山王庭在阴山山脉以北国境线附近的戈壁沙漠以南大青山和狼山之间便是广阔的乌兰察布草原▼乌兰察布草原范围,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草原南部是东西逶迤约1300千米的阴山山脉它如同一面屏障隔开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山脉以南黄河蜿蜒而过一路奔流向东直至注入渤海催生了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而在山脉北麓则是干旱少雨的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摄影师@李琼(请横屏观看)
这里没有良田千里更没有林海浩瀚却有名传千古的辽阔草原▼引自《敕勒歌》,有认为敕勒川即为今天内蒙古土默川平原一带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直至今日在乌兰察布草原南部丘陵起伏的格根塔拉草原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的辉腾锡勒草原依然保留着当年四野苍茫的草原风光▼乌兰察布辉腾锡勒草原附近,摄影师@宋佳音
也正是这片大草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匈奴国从此结束了蒙古高原上部落间分而治之、各自为政的历史公元前209年匈奴历史上著名的霸主冒顿单于即位此后的数年间这位秉持“土地乃国之根本”的领袖带领匈奴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繁盛一时的东胡、月氏、楼烦纷纷臣服于他们的弓矢之下蒙古草原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统一的主人其王庭则坐落于阴山一带成为这个草原帝国的心脏在匈奴领土最为广阔的时期其疆域西至葱岭、东达辽河北至贝加尔湖、南抵秦长城▼匈奴国疆域,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而在冒顿单于去世50余年后西汉名将霍去病率大军北上一路突袭、节节胜利兵锋直逼瀚海附近并在狼居胥山祭天封礼以示功绩史称“封狼居胥”▼西汉高阙塞遗址,是汉族人进入北方草原的咽喉,摄影师@黑桃k
经此一役匈奴再难与汉室抗衡阴山王朝的传奇逐渐消逝在大草原的风中▼有认为“瀚海”即为今日的贝加尔湖;下文引自《汉书·匈奴传》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03走出呼伦贝尔在内蒙古所有草原中声名最为显赫的莫过于呼伦贝尔草原其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疏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在此均有分布▼呼伦贝尔草原范围,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这里也是内蒙古草原中降水最为丰沛的地区于是发源于周边山脉的河流不断向低洼的草原上汇聚一路蜿蜒盘桓如同大地上散落的绸带▼呼伦贝尔草原的莫日格勒河,摄影师@刘兆明
河流不断汇聚形成规模更为宏大的江河最终注入遥远的大海▼额尔古纳河,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绝大多数河流最终都汇入额尔古纳河,到了下游即称为黑龙江,摄影师@刘辰
而在更低洼处凭借河流、降雨或泉水的补给大大小小的湖泊海子就此诞生星星点点地点缀在辽阔的草原上其中最为闻名遐迩的莫过于呼伦湖和贝尔湖作为这片土地的“代言湖”它们是呼伦贝尔草原上最令人引以为傲的一双明珠也是整个内蒙古草原上面积数一数二的天然湖泊其中呼伦湖面积超过2000平方千米居于所有草原湖泊之首水面最广阔时与江苏的太湖相当▼呼伦湖,当地人也称“达赉湖”,意为“像海一样的湖泊”,摄影师@唐僧 Frank
有了众多河湖的补给牧草的生长格外旺盛种类甚至多达数百种历史学家翦伯赞一度将其称为“自古以来最好的草原”▼呼伦贝尔牧场,摄影师@李建斌(请横屏观看)
而历史也证明这片富饶肥美的原野成为了众多游牧民族的摇篮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武装军队等待着征服更为广大的世界其中一支为鲜卑人他们原本世代居住在大兴安岭的山林中直到公元1世纪他们才跨过山岭、南迁“大泽”来到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呼伦湖古时也称“大泽”;下图为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和羊群,图片来源@VCG
相较于原始的捕鱼游猎畜牧能够提供更丰富的食物来源从而养活更多的人口于是鲜卑人的部落不断壮大终于在近百年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时代彼时正值中原的东汉三国时期汉室出兵击败北匈奴曹操亲征大胜乌桓待战事平息后呼伦贝尔的西、南两方便留下了“空白”的土地于是蠢蠢欲动的各鲜卑部族开始了一次规模宏大的迁徙▼牧民转场迁徙,摄影师@飞翔(请横屏观看)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支族姓拓跋,亦被称为“拓跋鲜卑”他们从内蒙古东北端的呼伦贝尔出发一路跋涉至东南部的赤峰一带又向西辗转至阴山北麓的乌兰察布附近全程相距数千里、历时超过百年可谓“山高谷深、九难八阻”▼据《魏书》记载,鲜卑人迁徙时曾遇大山挡路、无法行进,最后得到了似马非马的神兽领路,才得以脱困;据研究这个“神兽”便是今天呼伦贝尔鄂温克族驯养的驯鹿,摄影师@卢文
而在这百余年里中原大地上风云流转西晋灭亡后中原部族割据、政权更迭可谓一片混乱、动荡不堪然而乱世造英雄公元386年鲜卑人拓跋珪建国称帝建立“北魏”政权大约半个世纪后北魏继匈奴王朝后再次一统北方部族甚至一度越过黄河迁都至河南洛阳与退居南方的汉族王朝彼此对峙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北魏疆域,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回首鲜卑人走出呼伦贝尔千里迁徙、称霸中原的历程不仅是一段民族崛起的传奇更是一部文明融合的史诗尽管此后北朝又历经多次和易权但直至隋朝立国鲜卑一族统治中国北方已长达195年成为第一个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自此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中原大地上交融汇聚▼洛阳龙门石窟,北魏时期开始开凿,一直持续到唐代,摄影师@邓国晖
中华文明开始变得多元和鲜活这种融合留下的种种痕迹历经千年依然流传不衰▼花木兰代父从军,讲述的是北魏抗击柔然的故事,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04科尔沁之子科尔沁草原的核心地区位于内蒙古的兴安盟、通辽市以及赤峰市的东北部其北邻呼伦贝尔、西接锡林郭勒南抵河北、辽宁两省边界是内蒙古唯一处在大兴安岭以东的草原而草原东部便是广袤肥沃的松嫩、辽河两大平原▼科尔沁草原范围,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山地、丘陵、平原在此交汇土壤、植被类型丰富多样▼阿尔山丰富的垂直自然带,摄影师@Derek Chen
从阿尔山的疏林草原到丘陵和平原地带的草甸及典型草原牛羊遍地、河湖纵横▼科尔沁草原代钦塔拉附近,摄影师@鹿钦平
数千年来众多游牧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从东胡、鲜卑、乌桓到后期的女真、蒙古等等但若要说扎根于此、立国于此、鼎盛于此的便只有契丹早在南北朝时期契丹便在内蒙古东南部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悄然兴起▼西拉木伦河,摄影师@张伊华(请横屏观看)
其分支部族众多、内部相争不断直到大唐盛世垂亡之时野心勃勃的耶律阿保机终以雷霆之势一举统一契丹八部并于公元916年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即今天赤峰市巴林左旗附近这便是22年后雄踞北方的大辽国的前身辽国极盛时疆域十分广阔仅都城便建有5个之多其中上京、中京均位于科尔沁草原上▼辽中京位于今赤峰市宁城西部,西京、南京、东京分别位于山西大同、北京和辽宁辽阳附近,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然而和多数游牧民族不同的是握有松辽平原之利的辽国一方面主动接纳农耕文明以弥补游牧生产的不足▼引自《辽史》二百馀年,城郭相望,田野益辟而另一方面则在国家制度上“因俗而治”分设北面官、南面官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可以说早在1000多年前便走上了“一国两制”的道路他们实行科举、崇尚佛教在与北宋和平止战的百余年间贸易和文化的交流更是盛况空前▼山西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高约67米,是中国最高的木塔,建于辽代,摄影师@王寰
无论是人们口中抗击契丹、保家卫国的杨家将还是金庸先生笔下侠气干云、两肋插刀的萧峰关于契丹人与中原人的各种故事和想象直至今日仍为人们津津乐道05锡林郭勒的辉煌在乌兰察布和科尔沁草原之间内蒙古高原的中部地带便是我国又一著名的草原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范围,包括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河北省境内、燕山北部地区的草原,制图@张靖&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这里不如呼伦贝尔降水丰沛大多数河流冲出山区后还来不及汇成大江大河便消失在草原深处▼锡林郭勒草原的乌拉盖河,是一条内流河,摄影师@诺敏·何
又或是止步于一片洼地中形成点缀在河流末端的湖泊▼锡林郭勒草原的达里诺尔,也称“达里湖”,摄影师@诺敏·何
只有在锡林郭勒南部流经坝上草原的滦河和永定河水系最终得以向南汇入海洋▼滦河落日,摄影师@李杰(请横屏观看)
而在滦河上游的正蓝旗草原上有一片极为规整的矩形城墙遗址尽管极目望去仅剩一片断壁残垣但其规划格局却一目了然外城、皇城、宫城依次嵌套轮廓清晰可见其中宫城占地达32公顷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这便是古老的元上都遗址▼元上都遗址,底图来源@Google 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