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2006 年,美国奶牛牧场数量迅速减少, 平均奶牛存栏量急剧上升;全国奶牛存栏量减少, 而牛奶总产量上升。1970 年,美国共有奶牛牧场64.8 万家,2006 年下降为7.5 万家,减少88%。总体奶牛存栏从1 200 万头下降到910 万头,平均每家牧场奶牛存栏从19 头上升到120 头。但奶牛单产水平由4 423 kg 提高到9 050 kg,致使全国牛奶总产量上升。2006 年,每家牧场的牛奶产量比1970 年上升了12 倍。2006 年之后,美国奶牛存栏总量基本稳定,农场数量继续减少到5 万多家,至2015 年, 牧场奶牛平均存栏量为183 头。
图1中,奶牛中位点牧场规模是指总体中一半的奶牛饲养在该规模以上的牧场中,另一半奶牛则饲养在该规模以下的牧场中。由图1可知,中位点牧场规模与牧场平均规模的差距在1992—2012 年越来越大,说明牛奶生产越来越向大规模牧场集中。2012 年美国奶牛中位点牧场规模是900 头,千头以上规模牧场共1 807 家,这些牧场管理着约占全美一半的奶牛,并且生产了超过全美总产量50% 的牛奶。
美国农业部(USDA)对奶牛牧场规模划分了6 种类别:泌乳牛存栏量在50 头以下,50~99 头, 100~199 头,200~499 头,500~999 头和1 000 头以上。本文拟从规模效益的角度对美国6 种不同规模的牧场展开研究,解释过去20 年美国牧场规模方面快速扩张的原因。
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利润是所有商业活动追逐的目标。利润可以分为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基于经济学规则而非会计一般准则计算, 是收入抵减成本后的差值,抵减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USDA 列示了2 种牧场隐性成本: 非雇佣劳动成本和土地机会租金成本;收入则包括牛奶出售收入,奶牛或犊牛出售收入和其他收入。
会计利润是基于一般会计准则计算的收益或损失额,一个公司在一定经营期内的全部收入抵减生产产品或服务的显性成本后构成会计利润。用全部收入(牛奶出售收入、奶牛或犊牛出售收入、其他收入)抵减全部经营成本得到经营会计利润。经营会计利润又称为毛利润,反映的是当期经营决策和执行的效果。
由表1可知,2006—2015 年, 美国较大规模奶牛牧场的经济利润比较小规模牧场更高,500 头以下规模牧场的经济利润几乎全部为负值,而1 000 头以上规模牧场经济利润几乎全部为正值。牧场之所以在经济亏损的状态下依然可以经营,Macdonald 等认为只要毛收入可以覆盖现金成本费用,并且维持家庭成员劳动力的基本生活,那么继续经营家庭农场就胜于关停生意。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 不同规模的牧场每年都有部分经济利润为负,在欧盟的会计报告系统中会列示牧场经济盈利比例和经济亏损比例。但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牧场依然会追求经济盈利,于是一定会不断追求规模的扩张。
表2显示,各个规模的奶牛牧场在2006—2015 年几乎都持续拥有正向的经营会计利润,这也说明了小规模牧场依然具备短期存在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但从利润的视角考虑,较小规模的牧场主当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困难, 规模扩张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有研究显示, 当牧场规模从50 头提升到500 头时,每单位牛奶的成本会降低近一半;当超过500 头规模时,成本依然会下降,但下降幅度变小。
从市场角度来看,如果某种规模的牧场供应的牛奶价格低于其他规模牧场,那么这类牧场提供的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将会获得更多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由图2可知,在美国,最大规模(存栏量≥ 1 000 头以上)的牧场的牛奶价格最低。2010 年之后,牧场规模越小,其生产的牛奶价格越高。
将各个规模牧场的牛奶价格与全美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发现(表3),只有最大规模的牧场可以以完全低于全国均价的水平为行业供应牛奶。相比较全国均价,越小规模的牧场售出的牛奶价格偏离度越高。这一规律并没有受到牛奶价格宏观波动的影响,即无论宏观奶价高还是低,较大规模牧场供应的牛奶价格总是低于较小规模牧场。可以进一步推论,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由于低价格供应商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较大规模牧场往往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规模扩张也极易成为一种行业经营期许。
由图3可知,2010 年后,较大规模的牧场的奶牛单产量处于较高水平。而且不同规模之间单产水平差别非常明显。
大规模牧场的奶牛单产水平较高,且拥有大量的泌乳牛,其产奶总量处于较高水平。由表4 可知, 2006—2015 年最大规模的牧场生产的牛奶总量平均是最小规模牧场的100 倍以上。
决定较大规模牧场单产水平较高的因素较多,如基因选择、饲喂营养配方、日常管理等。USDA 指出每天挤奶频率超过2 次也是重要的影响指标。如表5所示,千头或千头以上规模的牧场有50% 以上每天挤奶频率超过2 次,在100~199、50~99、50 头以下3 种规模牧场中每天挤奶频率超过2 次的不足10%。
以上分析表明,美国较小规模的奶牛牧场与较大规模牧场相比在产量上没有竞争优势。但由表6 可以发现,较小规模牧场比较大规模牧场生产了更多份额的有机牛奶,这拉高了其出售牛奶的价格。同时,自2010 年以后,较大规模牧场也提高了其供应有机牛奶的比例。因此可以推论:小规模牧场试图通过有机奶保持牛奶较高售格,以此保证持续经营的利润,但未来这种模式依然可能面临着大规模牧场的挤压。
经济成本既包括显性成本(经营成本、一部分分配成本),也包括隐性成本(机会成本)。由表7 可以看出,2005—2015 年较小规模的牧场生产1 t 牛奶比大规模牧场承受了更高的经济成本, 并且这一差距从2006 年的370 美元/t 扩大到了2015 年的610 美元/t。
成本结构分析表明,在所有成本项目中,饲喂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最高(图4)。较大规模牧场饲喂成本比例相对较高,近年来都保持在60% 以上。
美国大规模牧场的出现引起了业界对规模的讨论。李栋比较美国、新西兰和荷兰的奶牛养殖,认为高度规模化和集约化以及科学高效的管理使得美国牛奶生产成本得以降低,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本文发现,较大规模牧场的分配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低。美国奶牛牧场的分配成本包括机会成本、雇佣劳动力成本、设备设施折旧成本、税费保险费和其他一般牧场管理成本。
由图5 可知,2015 年, 美国1 000 头以上规模牧场中分配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是23%,而50 头以下规模是53%。随着技术进步和食品安全要求的提升,牧场投资越来越大,如果没有相应的规模产出,分配成本会成为利润侵蚀的主要来源。
在美国牧场成本收益框架中列示了2 类机会成本,包括非雇佣劳动成本和土地机会租金成本。较小规模牧场一般以家庭牧场为主,家庭成员参与劳动较多。同时,规模较小时每单位产出需要负担的土地机会成本也比较高,因此,相对于较大规模牧场, 小规模牧场的机会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很高。然而, 正是由于这部分成本不需要现金支付,或者支付时间比较灵活,才使得较小规模家庭牧场在经济利润为亏损状态时仍然能够维持经营。而大规模牧场商业化程度高,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是雇佣劳动力, 现金流要求较高,因此其应对外部价格变化的能力不如小规模牧场。
☞第一, 美国千头以上的大规模牧场长期获得了经济利润, 而较小规模牧场则长期处于经济亏损状态,因此从生产者角度,牧场规模扩大会成为必然趋势。
☞第二, 相比较小规模牧场,较大规模牧场为市场供应了更为廉价的牛奶,获得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必然在行业中拥有更重要的地位。
☞第三,较大规模牧场平均单产水平更高,奶牛数量更多,平均总产量必然远远高于较小规模牧场,从而,产出对分配成本的分摊显示出了显著的规模效益。
自2008 年以来,我国的大规模牧场发展迅速,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在行业内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规模牧场投资较大,生产的产品质量相对较高,牛奶市场价格期望值和实际值都比较高。这与美国大规模牧场在市场中表现出来的低价竞争力相反。如果我国大规模牧场必须依靠高价格来维持其规模效益,则未来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产量、成本、价格3 个主要利润影响因素中保持竞争力才是合理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