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越来越多懂农业、有技术、会管理、善运营的青年人成为“新农人”,活跃在农业、牧业等产业创新的大舞台上。他们的出现,让农业有了新面貌,为牧业注入了新动力,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技术专家雷冬至便是其中一员。作为常年扎根于牧场一线的技术专家,雷冬至穿梭于牛舍、奶厅、饲料库等场所之间,为牧场寻“难症”、定流程、开“良方”,通过“驻场服务+答疑解惑”等形式,提升牧场整体科学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牧场生活在雷冬至看来,不仅仅是接地气的“成长”,更是一种“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的成就感。
初夏的中原大地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在河南省济源市的一家牧场中,雷冬至正在与团队成员协商调整牧场运营管理方面的细节问题。
事实上,牧场运营是一项及其繁琐的工作,牧场想要稳定、持久的盈利,需要各个环节协同发力,才能运作顺畅。雷冬至告诉记者,刚刚进入牧场进行运营指导时他也颇感压力,“牧场运营涉及到牧场软硬件设备、牛群管理、人员管理、流程制度、未来规划等多个方面,这其中需要了解掌握的情况和内容数不胜数。”
凭借过硬的本领和坚定的信念,雷冬至和团队成员驻扎在牧场中开始了细致的研究工作。面对纷繁庞杂的牧场工作,再辛苦、再劳累,团队成员没有一个懈怠,整合数据、汇总信息,因地制宜为牧场总结问题,解决问题。
在牧场工作的梳理中,雷冬至发现了牧场运营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制造过多的浪费”,其中,饲草料问题最多。“很多牧场在饲料采购方面存在质量不稳定的问题,这会导致奶牛日粮的营养成分和品质不稳定,影响奶牛产量和生长。”雷冬至还注意到,很多牧场存储青贮玉米饲料的数量也超出了牧场现有奶牛的采食量,造成了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每年青贮玉米饲料存储是占据牧场资金流最大的一个项目,很多牧场没有做细致的规划就多买多存,增加成本浪费的同时,也增加了牧场资金紧张的风险。”
此外,部分牧场还存在设备闲置、牛舍空闲等问题,“这也是在牧场建设前期没有做好规划的原因,设备和牛舍的空闲也意味着资金投入的浪费。”雷冬至告诉记者。
随着对牧场各项工作的准确掌握和分析,牧场里存在的“隐形浪费”,让雷冬至感触颇深。对于千头、万头牧场来说,丁点儿的“浪费”通过日积月累的叠加都是巨大的损失。“比如奶牛饲料采食的剩料量正常为1%—3%,但有的牧场会达到8%—10%,如果牧场经营者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浪费,剩料比例一直增大,饲料成本也会一直增加。”此外,对于牧场人工浪费方面,雷冬至建议应该合理规划,“管理效率高的牧场一个人能够饲养40头奶牛,而其他牧场一个人饲养奶牛的数量都不到20头。”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雷冬至和团队成员通过大量的数据以及实际情况开始制定计划,他们通过自己工作中特有的“二八原则”,集中“攻克”牧场中20%的重要问题,以此来带动剩余80%的工作顺势而上。与此同时,导入伊利SOP这一先进的标准化作业程序,指导牧场专业养殖和日常管理。“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个细小的改变对于牧场来说都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以数字化、标准化为特点的SOP标准化作业程序,细微到每一次拌料的营养物质配比、每一次挤奶的操作规程、每一头奶牛的健康体征,这些内容都会被转化为数据记录在案,成为牧场精准运营的重要“抓手”。
“养牛人都是‘天生’的经济学家。”在雷冬至看来,技术帮扶是一方面,牧场经营方向、未来发展规划、人员管理等各领域的服务同样也是牧场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内容,只有把这些全部理顺,让牧场经营者以及牧场整个团队思想理念上有新的突破和提升,将“精益”融入到牧场日常的点点滴滴,牧场主自然会把“账”算明白,降本增效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一年365天扎根牧场提供技术服务的雷冬至来说,既是提供技术服务的专家,也是牧场运营的咨询顾问。不仅为牧场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包括牧场经营方向、牛群规划、人员管理等领域的服务,繁杂细琐的工作让雷冬至总是保持探索、钻研的学习态度,避免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出结论,耽误时机。
随着新兴科技在传统奶牛养殖业的应用,数字化、智能化与奶牛养殖的充分融合,不仅使牧场运营工作更加精准便捷,同时也对养殖成本降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入行12年,雷冬至始终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用数据说话”。“以前管牧场靠经验,现在管牧场看数据,通过对各类数据的采集、分析、预测,牧场管理更轻松、更智能了。”雷冬至笑着说。
事实上,早在2014年,伊利集团就针对上游奶牛养殖业开启了智能化建设之路,开发了“牧场智能运营管理平台”,搭建了智慧牧场运营体系,将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运用到牧场生产经营中。从饲草种植、饲料管理、奶牛饲养、保健繁育到牛奶的挤、储、运、收全链条均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不仅保障了牧场牛群健康,也给牧场带来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的提升。
2021年,伊利在全国牧场使用“伊利智慧牧场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3.0”,平台整合了国内外产业链专家资源共同参与研究开发,为每一座牧场随时提供行业领先专家意见;构建全过程直观、醒目的视窗面板,可随时随地掌握牧场信息;通过数据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大数据标准化处理,及时对奶牛健康状况作出评估和分类,实现精准监测与数字化管理,从源头提升乳品质量,持续引领行业数字化升级。
新技术和新理念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使牧场应对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在雷冬至服务的众多牧场中,河南省济源市伟恒牧场的负责人让他印象最为深刻。“数字、精准,这两项在伟恒牧场里体现的淋漓尽致。”雷冬至告诉记者,在为伟恒牧场提供技术服务的期间,伟恒牧场的负责人经常和他就牧场管理各项问题进行探讨,其中在如何不增加成本提升奶牛产量的问题上,两个人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之后,卯足了劲儿开始实施。
首先在奶牛饲喂上加强精准率,通过在出料筒仓增加定量口,将9种饲料原料的出料准确率提高到了98%。其次,通过精准测算让推料车全天每间隔1小时推料一次,让奶牛采食量增加。
养殖理念一小步,奶牛产量一大步。通过精准的计算,伟恒牧场牛奶产量提升的同时,养殖成本也有了明显的下降,雷冬至感慨,数字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养牛模式,“可以说,每滴牛奶都是大数据精密计算的结果”。
数字牧场建设蹄疾步稳,智慧养牛发展成效显著,不仅为养好牛、产好奶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奶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经常有人问雷冬至,怎样才能把奶牛养好?“尽一切可能让奶牛舒适的生活。”这是雷冬至的答案,也是他驻扎在牧场里披星戴月工作的目标和意义。
事实上,引导牧场为奶牛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中,例如奶牛所睡沙床的舒适度会直接影响其产奶量和奶的质量。为了让“床”足够舒服,雷冬至和团队成员用自己的膝盖来判断沙床的松软度和含水量。除了柔软舒适的沙床,还有完善的防暑降温、防寒保暖设施,从每一处细节为奶牛打造幸福生活。
此外,针对疫苗接种、环境消毒、防蚊蝇、保健修蹄、奶牛疾病防控等领域,也制定了完善有效的技术标准与操作流程。依靠这些专业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牧场牛群的整体健康水平,为牛奶品质打下坚实基础。
眼下,河南省各地气温最高已经达到30摄氏度以上,雷冬至和团队成员早已开始了奶牛热应激预防工作,通过系统数据分析,对已有的标准化防暑降温工作流程进行梳理,进一步细化工作管理流程,保障夏季奶牛单产。
据悉,这些年来,雷冬至和团队成员所服务的牧场,平均每座牧场每月提高收益7.3万元。2014年至今,通过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技术服务团队的共同努力,帮助全国合作牧场的奶牛日单产增幅突破10.3公斤,平均每年为合作牧场降低养殖成本4.1亿元,这“一升一降”帮助合作牧场增收达95亿元。
现如今,伊利全国合作牧场都在使用“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进行奶牛日常管理,“哪头牛要修蹄,哪头牛要调群,只要通过手机App看看数据,管理人员就清楚了。”雷冬至告诉记者。
传统奶牛养殖理念和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如今,牧场有“耳目”、云端有“大脑”,数字技术让人们从“会养牛”变成“慧养牛”。“现在咱们国内超过平均单产40公斤的牧场已经遍地开花了,养殖理念和技术的提升,让养牛人更有信心了。”雷冬至非常看好未来奶牛养殖产业市场的发展,“进入行业这12年,感觉奶牛养殖这个产业成熟度已经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力也已增强,当我们自身的‘硬功’练的扎实以后,开拓更多国外的乳品市场,生产过剩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亦如雷冬至所言,奶牛养殖是个“逆水行舟”的行业,要想行稳致远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提升牧场整体实力,多年来,伊利围绕降本增效、精准饲喂、精益运营三大服务宗旨,落地实施“一公斤奶项目·十吨奶工程”“良种牛品质升级工程”“伊利阿米巴精益牧场项目”“伊利卓越高产牧场项目”和“未来之路——精益牧场项目”两大工程三大服务项目,对牧场开展全方位、全领域的技术服务,帮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养殖之路。
据统计,截至目前,伊利的所有合作牧场已经全部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养殖,达到现代化养殖水平。
2023年已近一半,对于雷冬至来说,剩下的半年时间里他将全力帮助牧场建立起企业型的管理制度,让牧场无论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中都有能力走得更远。
“每一次的奔赴,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记录,也是对这个奶业时代的记录。能够参与,深感幸运。”雷冬至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