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中小型,匀称。头较短,头顶顶端较钝,侧缘隆线明显。头侧窝长三角形。颜面侧观向后倾斜,颜面隆起的中部具纵沟。复眼卵圆形,突出。触角丝状,常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前胸背板中隆线较低,缺侧隆线,三条横沟明显,仅后横沟切断中隆线;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前,沟前区较短于沟后区。前胸腹板略隆起。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长方形,(雌性有时几为方形),长大于宽,常在中部缩狭,后端不扩开。前、后翅均发达,超过后足股节的顶端;前翅中脉域的中闰脉常位于中部,仅顶端略近中脉,中闰脉上具音齿。后足股节匀称,中隆线光滑,外侧上基片长于下基片。后足胫节顶端缺外端刺。雄性下生殖板宽扁,短舌状。雌性产卵瓣基部较粗,顶端尖锐。

  大垫尖翅蝗(学名:Epacromius coerulipes),斑翅蝗亚科尖翅蝗属的一种蝗虫。成虫体型较小,黄褐色、褐色或暗褐色,有时呈绿色。头短,侧面看略高于前胸背板。前胸背板的背面中央具红褐色或暗褐色纵条纹,向前可达头部。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内蒙古、江苏等地区。主要为害禾本科、豆科、菊科、黎科、寥科等牧草及玉米、高粱、谷子、小麦等作物。

  在背面有时具有不明显的“×”形淡色花纹,有时消失。后横沟较近前端,沟后区的长度约等于沟前区长度的1.25—1.5倍。前翅发达,常超过后足股节的顶端,有时到达或超过胫节的中部。中脉域的中闰脉明显。后翅本色透明。后足股节上侧有3条暗色横纹,其顶端暗色。有时体呈绿色时,3个横斑完全消失。股节内侧的3个横斑明显,股节底侧玫瑰色。后足股节淡,有3个不完整的淡色环。股节刺的顶端黑色。附节爪间的中垫较长,顶端超过爪的中部。体长:雄性14.5—18.5毫米,雌性23—29毫米;前翅长:雄性13—16毫米,雌性17—27毫米。蝗蝻共有5龄。

  1龄:体色黄褐,中线淡黄,细而明显。触角短,顶端略粗,黑褐色,黒褐节间白色。复眼青褐色。前胸背板中隆线稍隆起,无侧隆线,中后胸及腹部各节背面两恻进后缘处有整齐的茶褐色小斑点,腹部两侧有斜行的黑褐色斑,排列整齐。翅芽很小,很不明显,呈半圆形。

  2龄:前胸背板出现黄褐色的“×”纹。翅芽比较明显,呈半椭圆形,略突出于中胸和后胸背板的后缘。

  3龄:前胸背板背面“×”纹明显。翅芽明显超过中胸和后胸背板的后缘,前翅芽较长,后翅芽略呈长三角形。

  4龄:头侧窝长三角形。前胸背板“×”纹加深。翅芽翻向背方合拢,翅尖长达第一腹节的后缘。后足股节外缘具3个黑斑。

  5龄:头侧窝长三角形更明显。翅芽翻向背方,翅芽尖端延伸达第四腹节背板后缘,并将听器掩盖。卵大垫尖翅蝗的卵囊略呈圆柱形,上部略细于下部,卵囊长31—37毫米,平均34毫米。胶质部分中部直径 2.6—3.8毫米,平均3.4毫米;卵囊最宽处直径3.6—4.8毫米,平均4.1毫米。胶质呈海绵状,淡褐色,无胶壁。卵粒呈有规则排列,斜排成3—4行。卵粒平均长 4.1毫米,宽0.9毫米,每一卵囊含卵20—38粒,平均 29粒。

  大垫尖翅蝗在我国西北部、内蒙古、黑龙江、山西北部等地区一年发生1代,北京、山东渤海湾地区,小部分发生2代,山东西部及较南地区一年发生2代。均以卵在土中越冬。在发生2代地区,第一代于5月上旬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6月中、下旬交配产卵。第二代于7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为成虫,9月份交配产卵。大垫尖翅喜食禾本科牧草,也常为害玉米、高粱、谷子、小麦、苜蓿等作物。成虫喜产卵于高岗、河堤、田埂、路旁和湖区荒地杂草稀矮、阳光充足的地方。大垫尖翅蝗发生在具有土壤潮湿、地面反碱、植被稀疏特点的环境中。高燥地区、山坡地带则无公布。因此,凡是湖滨、沿海、河流两岸低洼地及低温草地等处常为大垫尘翅蝗的重要发生地区。据观察,在表土含盐量。0.75%—1.32%的地区仍有大垫尖翅蝗的分布,而其他种类蝗虫则极少见。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东、山西、江苏、安徽;国外分布于原苏联,日本。

  体形中等,匀称,略具细密刻点和稀疏绒毛。头短,略高于前胸背板。头顶狭长,顶端较狭,呈三角形或五边形。颜面隆起较平,上端较狭,向下宽大,仅在中眼处略凹。头侧窝明显,梯形或长方形,到达头顶的顶端。触角丝状,略超过前胸背板后缘。复眼卵形,大而突出。前胸背板中部较狭,后端较宽,呈鞍状,中隆线较低,侧隆线缺或沟前区较弱的存在;后横沟明显切断中隆线,沟后区明显地长于沟前区;前缘较直,后缘呈钝角形突出。中胸腹板中隔之宽等于或略宽于长,后端较扩开。前、后翅发达,其长超过后足股节的顶端。前翅狭长,中脉域的中闰脉明显,其顶端部分接近中脉,中闰脉上具发音齿。后翅透明,无暗色横带纹。鼓膜器发达,鼓膜片较小。后足股节上基片长于下基片,上侧中隆线光滑,后足胫节不扩大,顶端距无异常,缺外端刺。雄性肛上板三角形,下生殖板短锥形,顶端较钝。雌性产卵瓣基部较粗,顶端尖锐。

  体较小,头顶较宽五边形,顶端近乎圆形,侧缘隆线在后端向内弯曲,不到达复眼的前缘。颜面隆起宽平,自中单眼以上较宽,侧缘几乎平行。头侧窝呈短宽梯形,较浅,前狭后宽。复眼卵形,其长为宽的1.4倍,为其眼下沟长的2倍。触角丝状,其长,到达前胸背板后缘,22-24节。前胸背板略呈鞍形;沟后区长为沟前区长的1.4倍。中隆线较明显,缺侧隆线。中胸腹板侧叶之中隔长宽几乎相等。前、后翅较发达,等长,其长超过后足股节端部;中脉域的中闰脉发达,其顶端部分接近中脉。中闰脉上具发音齿,前、后翅端部翅脉具发音齿。后足股节较狭,其长约为宽的4倍。上侧中隆线光滑;后足胫节内侧具刺10个(包括内端刺),外侧具刺10个,缺外端刺。爪间中垫仅为爪的一半。肛上板长舌状,顶部中央钝角突出,基部中央具纵沟。尾须圆锥形,顶端较钝。下生殖板短锥形,顶端较钝。基背片见图46。

  体较雄性粗大;触角不到达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沟后区长约为沟前区长的2倍,中胸腹板侧叶间之中隔宽为长的1.5倍。后足股节长为宽3.8倍。产卵瓣较尖,顶端呈钩状。

  体黄褐色。前胸背板背面中央缺黄褐色纵条纹;两侧具有狭的深褐色和淡纵纹。侧片下部及沟后区色较淡。前翅亚前缘脉域的绿色条纹常具有暗褐色斑纹,顶部也具有褐色斑纹。后翅基部黄绿色,顶端部分为烟色。

  体型中等,匀称。头短于前胸背板。头顶向前倾斜。头侧窝不明显,如果明显,则位于头顶的边缘。颜面垂直或略后倾,颜面隆起在头顶的顶端平或略具纵沟。复眼卵形。触角丝状,到达、不到达或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前胸背板马鞍形,沟前区通常缩狭,中隆线条横沟割断,有时中隆线局部消失;前胸背板侧片的前下角呈直角状、钝角或渐成锐角小突起。前胸腹板在两前足的基部间无突起。中胸腹板侧叶间之中隔宽大于长。前翅发达,到达或超过后足股节的端部,中闰脉较径脉和中脉凸起,中脉和径脉间无横脉。后翅通常具暗色带纹,不增粗或略增粗。后足股节匀称。后足胫节的顶端距正常。腹部第1节背板侧片的鼓膜片大,约占鼓膜孔的1/3—1/2。雄性下生殖板钝锥状,阳茎基背片桥状。雌性产卵瓣呈钩状弯曲,基部宽,下产卵瓣的外缘具深的凹口。

  已知约63种,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及中美洲和其邻近地区。中国已知、31种,较广地分布于各地

  吉尔束颈蝗(学名:Sphingonotus kirgisicus)是斑翅蝗亚科束颈蝗属的一种动物。

  体型较小。头短,从侧面观,略高于前胸背板的高度。头顶略凹陷,侧缘微隆起,复眼间头顶的宽度约1.5倍于颜面隆起在触角间的宽度。头侧窝不明显。颜面近垂直,颜面隆起宽平,仅中单眼处微凹陷。复眼近圆形,垂直直径略大于水平直径,与眼下沟距离等长。触角丝状,略不到达或略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前胸背板沟前区较缩狭,沟后区较宽,后缘呈宽圆形,中隆线条横沟割断,后横沟位于中部之前,沟后区的长度为沟前区长的1.7—2.2倍,前胸背板侧片的前下角呈钝角状,后下角为宽圆形。中胸腹板侧叶间之中隔横宽,中隔的宽度为其长度的1.5—1.8倍。前翅较短宽,其长约为宽的4.8—5.2倍,径分脉1—2分枝,中脉域的中闰脉弯曲,顶端靠近中脉。后足股节匀称,股节的长度为其宽度的4倍。后足胫节短于股节,外缘刺9—10个,内缘刺10—11个。腹部鼓膜器的鼓膜片小,仅覆盖鼓膜孔的1/3。雄性下生殖板短锥状,顶端钝。雌性产卵瓣短粗,顶端钩状,上产卵瓣的上外缘无细齿,下产卵瓣基部的悬垫光滑。

  体色黄褐或褐色。前翅基部和中部具微弱的横纹带。后翅基部微淡蓝色,无暗色带纹。后足股节内侧暗黑色,具2个淡色环纹带,其中1个不完整。后足胫节污蓝色,具2个暗纹。

  体形中等,雌性较大。头短,颇短于前胸背板。头顶宽平,顶端钝圆。侧缘隆线明显,前缘具隆线将头顶与颜面隆起分开。头侧窝明显,三角形,在头顶顶端相接近。颜面垂直或在雄性侧观略向后倾斜,颜面隆起宽平,刻点明显,仅在中单眼之下略低凹。复眼卵圆形,大而突出。触角丝状,超过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宽平,前缘直,后缘钝角形。中隆线低而明显;侧隆线在沟后区明显,沟前区消失。前缘直,后缘钝角形。后横沟明显切断中隆线。前胸腹板微隆起,中、后胸腹板侧叶较宽的分开。前、后翅均发达,到达或超过后足股节的顶端;前翅较狭,不透明,中脉域的中闰脉顶端部分较接近中脉。后翅常染彩色,中部无暗色横带纹,顶端常较暗。后足股节外侧上基片长于下基片,股节粗短,上侧中隆线完整,无细齿。后足胫节缺外端刺。跗节爪间中垫达到或刚超过爪的中部。鼓膜器发达,鼓膜片较小,不盖住鼓膜孔。尾须弯曲。雄性下生殖板短锥形。雌性产卵瓣粗短,边缘光滑无齿。

  体形中等。头颇短于前胸背板。头顶宽平,顶端钝圆,侧缘、前缘均具隆线,同颜面明显分开。头侧窝明显,三角形。颜面侧观稍向后倾斜,颜面隆起宽平,中眼之下凹陷。复眼卵形,大而突出,其纵径为眼下沟长的1.7倍。触角丝状,较粗壮,中段一节长度为宽度的1.5倍,略超过前胸背板的后缘。前胸背板宽平,前缘平直,后缘弧形;中隆线明显,线状;侧隆线在沟前区消失,而沟后区明显可见。三条横沟明显,仅后横沟切断中隆线,沟后区略长于沟前区。中胸腹板侧叶间中隔宽约等于长。前翅发达’刚到达后足股节的顶端,中脉域中闰脉明显,顶端部分接近中脉。后翅略短于前翅。后足股节粗短,长为宽处的3.3倍,上侧中隆线无细齿。后足胫节缺外端刺,上侧内缘具刺11个,外缘具刺10-12个。跗节爪间中垫刚到达爪的中部。肛上板三角形,中央具二条纵隆线。尾须细长锥形,略向内。

上一篇: 张骞的西域之旅:美食的传播与文化交流的见证 下一篇: 河北高阳:春节赏花采摘春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