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国奶牛养殖主要以小规模散户养殖为主,行业监管难度较大,行业污染问题及相关安全问题较为严重。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奶牛养殖行业监管力度以及奶制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大量小规模散户被取缔,使得2015-2019年期间我国奶牛数量持续下滑。随着行业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在下游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奶牛数量逐步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奶牛数量约为650万头,同比增长1.6%。
奶牛是一种专门培育的产乳量高的牛,经过高度选育繁殖的优良品种。目前,我国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从1980年开始引进此品种,此品种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产奶量高、耐粗饲。奶牛主要可分为乳用品种及乳肉兼用品种两大类,其中乳用品种主要有荷斯坦奶牛、娟姗牛、爱尔夏牛、更赛牛、乳用短角牛;乳肉兼用品种有瑞士褐牛、丹麦红牛、西门塔尔牛(德系、中系)和中国的三河牛、草原红牛、新疆褐牛、科尔沁牛等。
我国的奶畜养殖方式主要有草地放牧方式、家庭农牧混合方式、集约化规模养殖三种方式。其中,草地放牧方式主要在西部、东北部及南方草山地区,生产成本低但受自然环境、草地资源及气候变化影响大,规模受限;家庭农牧混合方式主要在农区或半农半牧区,农户利用自家或当地资源实现自我种养平衡,但土地和规模相对较小;集约化规模养殖方式则遍布全国,尤其自2008年以来发展迅速,以满足市场需求、保障质量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需要高投入、高密集、高产出的养殖方式,主要由大中型规模养殖场采用,需投入大量资金、机械装备及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政策层面上,奶牛养殖等畜牧业相关环保政策越发严格,碳中和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牧场奶牛的饲养方式、废弃物综合化利用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等都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牧场制定和实施更为合理、系统、有效的绿色养殖方案,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规模牧场由于管理松散、环保成本高等原因难以达成环保要求。与此同时,奶牛养殖规模化发展的政策也愈发集中和具体,多款政策条例均提到倡导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一系列政策直接冲击了散户、小规模养殖户“种养分离”的养殖模式,加快了奶牛养殖行业的规模化进程。
一般情况,奶牛养殖原材料风险主要来自于饲料行业。饲料费用占到奶农销售生奶成本的65%-75%。饲料价格的上涨会立即影响到生奶成本的上升,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在一定的奶产量范围内,奶量越高,每单位奶量中饲料所占的费用越低。但我国除少数几个大中城市的郊区外,母牛的奶产量普遍不高。因此,每公斤生奶中饲料所占的成本相对较高。奶牛利润的减少,饲料价格上涨,而生奶收购价格仍然维持原状是最主要的原因。饲料价格上涨都会使饲料成本所占原料奶收购价格比例上升。饲料成本上升后,尽管乳制品企业对原料奶收购价有所提高,但奶牛养殖者所获得的利润仍出现下降,不同养殖模式,影响程度不同下滑。其中,规模牛场下降幅度最小,奶站和散养户下降幅度最大,养殖小区下降幅度居中。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除了规模化奶牛养殖企业及众多散户养殖户,由于近年来乳制品行业企业重视上游原料控制,加强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加剧行业市场竞争。若其他企业凭借资金实力采取降价、收购等手段抢占市场,或新进入者采用低价营销、恶性竞争等方式抢占市场,将对企业的经营及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国家在不同时期可以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政策,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国家与企业之间由于政策的存在和调整,在经济利益上会产生矛盾,从而产生政策风险。体制风险是指由于政府部门强行对企业并购大包大揽,背离市场原则,使得并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带来的风险。
目前,奶牛养殖行业是我国重点鼓励、扶持发展的产业。我国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颁布法律法规,从税收减免、投资优惠、研发支持、人才培养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企业所处行业给予大力扶持。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行业竞争格局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未来如果有关扶持政策变化,企业经营将存在潜在风险。
奶牛养殖进入存在一定的壁垒,其次奶牛养殖退出风险主要集中在前期投资的沉没成本上。从目前来讲如果一家原有企业要退出奶牛养殖行业,其最好的退出办法便是售卖公司业务,但是售卖公司业务所需时间较长,而这期间奶牛养殖是否继续存在问题。假若售卖期间放弃原有奶牛养殖,便相当于只是出售设备资源等,行业有关项目价值将大打折扣,而售卖期间继续养殖又存在养殖行业普遍的风险性。所以奶牛行业养殖存在较高的进入退出风险。
从行业产业链来看,奶牛行业产业链条较长,上游为奶牛的育种、饲料及养殖设备供应环节,其中饲料是最主要的部分,占到奶牛养殖成本的七成以上。我国作为全球饲料生产第一大国,饲料供应充足,为奶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从下游来看,奶牛产成品以原奶为主,直接下游是乳制品及食品加工企业,终端下游则是各类消费者。
过去我国奶牛养殖主要以小规模散户养殖为主,行业监管难度较大,行业污染问题及相关安全问题较为严重。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奶牛养殖行业监管力度以及奶制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大量小规模散户被取缔,使得2015-2019年期间我国奶牛数量持续下滑。随着行业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在下游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奶牛数量逐步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奶牛数量约为650万头,同比增长1.6%。
我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总面积将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其中最重要的是内蒙古大草原。内蒙古大草原纯天然无污染,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单就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大草原来看,从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到西南部的鄂尔多斯草原,从东部的科尔沁草原到西部的阿拉善荒漠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6818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0%,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以上,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生长着1000多种饲用植物,其中饲用价值高的就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无芒雀麦、披碱草、野黑麦、黄花苜蓿、野豌豆、野车轴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是著名的优良牧草。
政策是影响奶牛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奶牛行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奶牛养殖行业发展的政策,如《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从奶源地建设、良种繁育、财政补贴等方面支持、鼓励行业的发展。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了奶牛养殖的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激发了农户和企业的投资热情。其次,政府推动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促进了奶牛品种改良和生产性能提升。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乳制品质量的监管,提高了行业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这些政策举措为奶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奶牛规模化养殖具有管理规范、产奶量稳定、原奶质量高、抗风险能力强等优势,随着我国对奶制品安全意识的提升及奶牛监管力度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在国家的调控下,产业经过不断的改革、整顿与发展,我国奶牛养殖业稳步推进升级转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量小规模散户被取缔,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70%,较上年提高了约3个百分点,规模化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95%配备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
当前,我国奶牛品种遗传素质和选种选配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优秀种质资源多依赖进口,这限制了国内奶牛品种改良的进展。同时,缺乏稳定的育种目标和规范的遗传评估体系,导致育种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难以有效提升奶牛的生产性能和适应能力。这不仅影响了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也制约了奶业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完善自主育种与遗传评估体系成为当前我国奶牛养殖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国际先进育种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育种目标和评估体系,推动奶牛品种改良和养殖效益的提升。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趋严,使得奶牛养殖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而言,这无疑增加了经济负担。其次,严格的环保政策限制了养殖场的扩张和新增数量,使得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速度受到一定制约。此外,环保政策还强调了对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求养殖场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处理体系。然而,目前一些地区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设施尚不完善,导致处理效果不佳,甚至引发二次污染。综上所述,我国环保政策趋严对奶牛养殖行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包括增加经济负担、限制行业发展速度和废弃物处理难题等。因此,奶牛养殖行业需要积极应对环保政策的要求,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奶牛养殖过程中易出现多种疾病,如临床性乳腺炎、消化性疾病等。因此,奶牛在饲养、疾病防控等方面都需要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而不论是养殖农户或规模化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多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而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待遇偏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大多不会选择进入奶牛养殖场工作。往往因为工作人员对于饲养、防疫等方面知识的缺乏,导致在奶牛发病时,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无法准判断病症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致使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甚至造成群体性的发病或感染,从而导致奶牛减产甚至死亡。
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我国奶牛养殖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但多为散户养殖,整个行业的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具体来看,我国奶牛养殖主要集中于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其中以内蒙古、新疆、黑龙江、河北四省的奶牛存栏数最多。从企业来看,起初我国小型奶牛养殖场数量较多,家庭豢养比例较大,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在政府政策推动和监管渐趋严格背景下,小型奶牛养殖场数量迅速减少,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成为主流,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在现代化养殖技术和政策引导下,我国奶牛养殖行业正朝着规模化、机械化和优质化的方向发展。规模化养殖程度的提升,使得小规模散养农户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