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伴随着非洲鼓击打的鲜明节奏,稚嫩的嗓音和着悠扬起伏的节拍,吟诵着唐代诗人李峤的这首五言绝句《风》。近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全民阅读研究中心阅读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上,南京市盲人学校的孩子们带着自编自演的节目,展示着他们内心对阅读的喜爱。
用舞台剧的形式进行阅读展示,在南京市盲人学校是件很“家常”的事。多年来,南京市盲人学校和家庭、社会紧密协作,为视障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装备和阅读指导,并以丰富多彩的系列阅读活动为载体,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孩子们多次在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全国盲人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中斩获殊荣。阅读,点亮了他们的生命之光,成就了他们出彩的人生。
在南京市盲人学校,学生叶泓霆是个“名人”。在教学楼4层,记者见到了这位高大帅气的“00后”视障青年。交谈中,叶泓霆彬彬有礼、阳光自信、落落大方。
4岁那年,叶泓霆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5岁时他还能依稀看到方格子里的字,7岁时就只能借助放大镜努力地摸索,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来到南京市盲人学校求学,并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
在南京市盲人学校,叶泓霆慢慢迷上了阅读,在阅读中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与普通人相比,盲人读书难度更大。叶泓霆一开始是摸读盲文,后来主要是听读。“2011年,学校为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听书机。听读比纸质盲文阅读更便捷,我每年都会听读几十本书。通过阅读,我可以借更多作者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叶泓霆说。
2021年,叶泓霆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视障班)。求学期间,他组建了“彩虹之光”助残工作小组,创办了中国播客界首个宣传信息无障碍的媒体,并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届全球媒介与信息素养比赛团队最高奖项,还当选为南京市栖霞区残联兼职副理事长、盲协。
在南京市盲人学校,和叶泓霆一样受益于阅读的学生还有很多。赵天瑞是一位梳着马尾辫的漂亮小姑娘,从二年级开始,她在老师和妈妈的帮助引导下喜欢上了阅读。她的读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摸读学校里及南京市图书馆借阅的盲文书籍;二是在下载的软件上听读,目前她在软件上已听读1600多天。
赵天瑞不仅读完了四大名著,还听读了《简·爱》《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福尔摩斯探案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她在听读时,还会写读后感,先是用盲文写出来,然后在电脑上敲出来。
“海伦·凯勒的故事告诉我,无论你是残疾还是健全,只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去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我长大后要做一名钢琴老师,我要把美妙的音乐带给许多人,去温暖更多人。”赵天瑞说。正在读六年级的赵天瑞,钢琴已经达到演奏级别。
南京市盲人学校党总支郑斌告诉记者,南京市盲人学校现有学生248名,他们全部参与了阅读活动。
“其实,盲人群体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群体,从阅读上来看,盲人群体的阅读方式是丰富多样的,低视力人群保留部分视力,可以依靠放大或者特殊照明等辅助方式来阅读纸质文章,全盲人群传统上依靠点字阅读,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读屏技术的发展、听书APP的使用都将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带进盲人群体的阅读使用中。”南京师范大学全民阅读研究中心主任万宇说。
“阅读是人生的一盏灯,对于盲生而言,阅读更是一味良药。”南京市盲人学校语文教师尹笑繁告诉记者,由于看不见,许多盲生内心烦躁不安,而阅读恰恰可以让他们的心平静下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从而收获自信。
“盲生虽然看不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没有因为视力的限制而枯萎,他们渴望认识这个美妙的世界,渴望接触所有美好的事物,而读书正是帮助他们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柴耘说。
“一天,逗号,他终于想出了办法,逗号,就急忙跑到田里,逗号,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句号……”在南京市盲人学校二年级的阅读指导课上,学生陈杰冉一边双手摸着盲文,一边大声地朗读。
任课教师蔡拾慧告诉记者,陈杰冉正在进行盲文阅读训练。学会正确摸读,是小学阶段对盲文工具掌握的一个核心能力,第一要有速度,第二要关注标点,第三要过渡到有感情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生动的故事。
“把摸读基本功练好了,才能为后面听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做好阅读,还需要做好同音字的辨析。”蔡拾慧介绍,现行盲文是一种拼音字体系,因此带领孩子把基本的概念弄清楚很重要,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地、一遍遍跟学生讲清楚。
“学校特别注重对孩子的阅读基本功训练和阅读指导。”南京市盲人学校副校长肖宇告诉记者,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在听读时就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孩子可以用3倍以上的音速进行听读。
为了切实推进学生阅读,南京市盲人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结合教师特长和爱好,开设了多样化的社团。如蔡拾慧领衔的声音梦想社团,借助专业的远程网络课程,针对中低年级,从纠正每一个发音开始,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教科室主任陈秋节领衔的清浅文学社团,主要针对中高年级学生,重在阅读和欣赏经典名著,让孩子们爱上写作;教师华岚领衔的古典文学鉴赏社团,重在引领高中学生感悟作者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提升和丰富学生的品位;教师陈泽群领衔的白局社,让学生感受南京白局的艺术美。学校团委还成立了播音社,满足部分播音爱好者编剧、录音、制作的个性化需求。
“这些社团活动还走出了校园。如朗诵社和江苏省广播电视台合作,每年举办‘朗读者’系列活动,在鼓楼广场朗诵《少年强》。”南京市盲人学校校长任涛介绍,学校还筹划了可以发挥盲生优势的“启明星·党员之声”等活动。
学校鼓励教师将阅读和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世界真奇妙”是教师毛红琴在地理课上设计的一个环节,已经坚持多年。对于每届刚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毛红琴都会让他们去查找资料、阅读相关书籍,记录自己最感兴趣的与地理有关的一些知识点,并在每节地理课前5分钟的“世界真奇妙”环节,请学生轮流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地理知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此外,学校还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校园课本剧”“模拟辩论赛”等阅读主题活动,激发盲生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自信。“近年来,市教育局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开展全民阅读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中小学阅读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特殊群体阅读也是我市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市盲人学校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提亮精神底色,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市委教育工委吴秀亮说。
墙壁上张贴着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图、菜豆种子萌发过程图等图片,还有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相关的图形图片。在南京市盲人学校教学楼4层东侧的视障教育资源中心,陈秋节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资源中心为了方便盲生摸读而专门制作的凸图。
对此,六年级学生史琼羽、史瑾瑜体会很深。他们是一对双胞胎,都特别喜欢理科类的书籍。“读书是一种特别幸福的感觉。我们对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书籍特别感兴趣,读过《数学五千年》《物理传奇》《科学大师的失误》,希望将来能考上理工科大学。”史琼羽说。
史琼羽告诉记者,由于是听读,他们对于一些几何图形很难精确了解。但有了学校制作提供的一些凸图,他们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方程式有了直观的感知,有效促进了他们听读时的理解。
陈秋节告诉记者,推进盲生阅读,还需要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软硬件支持。资源中心主要提供助视器、大字课本、课外读物、工具书、盲文课本等服务,为视障学生提供最少受限制的阅读支持。陈秋节从桌子上拿起一本《触摸阳光草木》说,这是彩虹汉字丛书之一,它可以让孩子了解一些跟生活接触比较紧密的汉字的演变过程,“比如这个‘木’,从刚开始的象形字到正楷字的演变,孩子们都可以触摸到”。
盲文有形意缺失的遗憾,盲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学校在调查中发现,有80%的盲生有意愿学习了解汉字文化。为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盲生汉字文化体验活动,教师自制凸图等直观教具,渗透汉字字形和字意的理解,开设盲生汉字学习特长班。学校与语言文学专家张一清、央视主播梁艳联合开展了“字字传情 花开有韵”汉字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中开设了盲生汉字文化、书写研究课、古诗词文化沙龙等活动。从2020年1月起,南京市盲人学校语文骨干教师参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组织的《中华经典读本(盲文大字版)》编订工作。
“由于制作和翻译成本高,盲生课外阅读的盲文书籍少。”南京市盲人学校副校长华建英介绍,学校结合盲生的身心特点和读书规律,提供丰富的阅读设备,除了传统的纸质盲文图书外,还有盲文点显器、助视器、听书机、读屏软件等,帮助视力障碍学生打开阅读的大门。
“当前,我们正与图书馆、出版社、信息服务商、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努力制作更多无障碍读物,开发更有效的阅读硬件和软件,促进信息无障碍和文化共享,建设更加友好的学习和阅读环境,帮助更多盲生在阅读中成就精彩人生。”郑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