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年前,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去北京,需要走 40个沙漠、 40个戈壁,翻 40座大山、过 40条大河。
2020年1月3日,新疆于田机场主体工程航站区工程桩基正式开钻,标志着于田民用机场航站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于田机场本期工程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 400吨的目标设计,于田机场将于2020年底完工并投运。
于田机场建设项目是民航局定点扶贫“六大工程”之一,是最具民航特色、也是能最直接改善贫困地区交通通达性的扶贫方式。
于田机场建成后不仅能够解决农民就近就业,还将实现产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脱贫的目标,未来也可以依托机场开拓航空货运、旅游、住宿、餐饮服务等。
于田县玫瑰花种植主要以阿热勒乡和奥依托格拉克乡为主,由于阿热勒乡最早开始种植玫瑰花,所以阿热勒乡又被称为“玫瑰之乡”。
阿热勒乡目前种植玫瑰花1.8万亩,全县累计种植玫瑰花4.6万亩,年产量达7000余吨,成立玫瑰花农民合作社14个,阿热勒乡已脱贫1953户7488人,带动5523户稳定增收,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玫瑰花已经成为了当地村民的致富花、幸福花。
2013年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为“于田沙漠玫瑰”农产品地理标志,2019年12月“于田沙漠玫瑰”入选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于田所产的玫瑰具有独特色泽、香味和药用价值,在当地市场上一公斤玫瑰花茶就可卖到100-200元,经包装后在外地可卖到500元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玫瑰之乡。
当地盛产的和田玫瑰,实际上是沿着古丝绸之路来到当地的大马士革玫瑰的变种,扎根中国后,它还成了维吾尔族医药的传统药材。
玫瑰花瓣既是泡茶入药的佳品,又是制作玫瑰花酱上等材料。玫瑰花酱滋养肝脾,美容美颜。几个馕、一壶药茶和一小盘玫瑰花酱就是这里最常见的美味食物。
于田地灵人杰,物阜民丰,地产野生红柳大芸蜚声海内外。于田地产红柳大芸具有条茎饱满,色泽润畅,品质纯正等特点,属同类大芸中的极品。
2001年,于田县被国家正式命名为“中国大芸之乡”。大芸,学名叫管花肉苁蓉,因其温而不热,热而不峻,暖而不燥,故有从容(苁蓉)之名。在新疆当地被称为沙漠中的“人参”。
第一年栽种红柳和梭梭,第二年在红柳或梭梭的根部栽培大芸,第三年就能收获大芸,见到效益。2018年于田县大芸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按照平均亩产200公斤估算,新鲜大芸产量可达3万吨。
这里有标准化加工车间、晒场和冷库仓储设施,每年可加工红柳大芸1.2万吨,梭梭大芸3000吨。成立的大芸合作社能吸纳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保底工资每天不低于70元。
红柳大芸的开发,不仅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兼具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保效应。既能防风固沙,增加地表植被,又能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绿化沙漠,改善生态环境,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于田县素有“白玉之乡”的美称,流传着一些关于玉的传说。值得一提的是,于田县在清代至明国时期是与和田、叶尔羌一样重要的三大和田玉产地之一,也是历史上和田白玉的主要产地,具有悠久的采玉历史,时间最长可追溯到唐代
1995年,于田县的一个维吾尔族采玉人,在于田境内昆仑山深处的海尼拉克发现了一个白玉矿,最后竟然开采出了18吨洁白细腻的优质和田白玉,曾轰动一时,被称之为神奇的“95于田料”,此人也成为了于田赫赫有名的大富翁。
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组织的丝绸之路科考队,在于田县所属海拔5000米的克拉塔拉山,还发现了一处目前世界上储量比较大的蛇纹石矿脉(岫玉),矿脉长达10千米,经初步估算,储量有几十亿吨。
目前于田县开采玉石的矿点主要是阿拉玛斯玉石矿,正常年份于田县4个矿点每年产玉8-10吨,主要以白玉、青白玉为主,所出产的山料质量最好的仍然是阿拉玛斯玉石矿,目前每年出两三吨玉石,一般最好的玉每千克10万元左右。
大叶紫花苜蓿在我国西部的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于田县以大叶紫花苜蓿种植面积及产量为闻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于田县的叶紫花苜蓿长势、品质最佳,种类最齐全,在于田县山区就有种植40余年的大叶紫花原种苜蓿。
和田大叶紫花苜蓿的养分代价很高,粗卵白、维生素和矿质含量丰硕,卵白质的氨基酸构成比例彻底,植物必须的氨基酸含量高,顺应性好,种种牲畜喜食,嫩苜蓿能够做为畜禽出色的卵白质,维生素弥补料。
于田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称为“世界沙漠旅游景观之最”的达里雅布依,就是这块古老绿洲伸入瀚海腹地的迷人亮点,不仅可以领略“死亡之海”的壮美与神奇,也可观赏到蔚然壮观的江南水乡美景。
天山之南,玉河之边,一块神奇的绿洲封闭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这里有千姿百态的原始胡、神秘的沙漠景观。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便的交通条件,这里的村落近乎与世隔绝,封闭的生活方式还形成了古朴神奇独特的民风民俗……这里,就是被外界称为“沙漠中的原始村落”的新疆“沙漠第一村”达里雅布依。
2019年10月,达里雅博依最后的114户居民告别了大漠腹地搬至距县城91公里的“新家”,这座被称为“最后的沙漠部落”,终于完成了历史性跨越。
拉依苏长寿村位于于田县拉依苏良种场。全世界只有5个地方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其中我国仅有两个,分别是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于田拉依苏、截止到统计前,村里共有村民2543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67人,8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30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16人,百岁老人有7人,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
拉依苏境内有泉水及其所形成的圣泉湖,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村内绿树成荫,民居庭院干净整洁,村民饮食习惯独特,性格乐观开朗,勤于劳作这些因素使得居住在此的人们得以延年益寿。
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为国家2A级景区,坐落于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于2003年4月建成,纪念室由纪念馆和故居组成,占地面积3.5亩,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库尔班大叔,全名库尔班・吐鲁木,维吾尔族人,1883年出生于新疆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遭受封建地主的剥削和,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库尔班·吐鲁木过上幸福生活,多次萌发要骑着毛驴到北京看望主席的心愿。
1959年加入中国党,他生前两次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曾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和第四届全国代表,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委会委员、和田地区革委会委员、于田县委委员、于田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务。
1975年5月26日因病在和田逝世,终年92岁。这座纪念室是为了纪念库尔班・吐鲁木爱国、爱党的事迹而建。
纪念馆分为纪念馆和故居两部分。展厅内有库尔班·吐鲁木大叔与毛主席握手的巨型油画、生平事迹浮雕、生前实物展示、珍贵的历史图片及个人影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