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草原保护与修复、种草改良、生态草牧业提质增效等工作,各类草种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草种需求空间进一步扩大。
我国草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近年来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只有更好地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夯实我国草原修复治理和牧业发展的基础。
草种是草原修复治理的基础,事关国家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与农业种子同等重要。
据《2023年全国草种供需分析报告》显示:预计2023年全国草种需求总量为16万—20万吨,其中生态类草种(包括生态修复用草种和草坪草种)共计10万—12万吨;饲草草种6万—8万吨。预计2023年我国草种进口量将维持在10万吨左右。随着国家持续加大退化草原修复力度,我国对特性优良的乡土草种种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需与供之间的差额,不仅仅体现在数字,这也说明我国草种业在基础科学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是世界草种质资源保存大国,但是草种质资源鉴定工作明显滞后,在保存的8万多份种质资源中,完成精准鉴定的不到1万份。由于鉴定滞后,我国草种质资源利用率不足3%。目前国审草品种仅651个,而美国在国际上登记的禾草品种就有5000多个,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我国草种业企业多为贸易为主,与国外种业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弱项,亟待形成种质资源利用、基因挖掘、品种研发、产品开发、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组织体系。
解决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不健全、优良草种培育与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化组织体系不完整、草种管理还不完善等问题,草种业才能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也编制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为草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林草局编制了《“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林草种苗“十四五”发展规划》,也对草种业发展作出了明确安排,印发了《林草种子领域标准体系》,构建林草种子标准体系,草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初步完成。
2022年,国家林草局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草种业发展的工作方案》,确定了草种业发展专家委员会名单和科研支撑机构名单,组织专家编制了《全国草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并成立了技术协作组,开展草种质资源保存工作。
国家林草局布局建设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内蒙古分库,作为我国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中心库。同时,成立了国家林草局第一届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和9个省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科学推进草品种审定。目前,已审定通过草品种32个,确定公布了30处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对38个草品种进行区域试验。
2021年,国家林草局首次公布主要草种目录,在牧草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修复用草、能源草、药用草等草种类型,这些工作的实施标志着草种管理工作由侧重于牧草管理进入到全口径草种管理的新阶段。
2022年,国家林草局开展草种优良品种培育科技揭榜挂帅项目,明确了开展羊草、披碱草等草种研发任务;配合有关方面集中科研力量攻克草种育种难关;开展了优质草种推广应用示范,将285项草种业科技成果纳入国家林草科技推广成果库,安排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用于实施6项草种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同时,积极指导有关省区充分利用中央资金支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选择适宜生态修复的乡土草种开展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各地安排新建草种繁育基地30余万亩。
随着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粮食安全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口粮安全,以肉蛋奶生产为主的草牧业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但是家畜饲料粮是人口粮的2.5倍,饲料缺口越来越大,需要牧草来填补。
据国土“三调”结果,我国有39.68亿亩草地,而草原资源分布范围近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0%。草地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任继周院士团队研究表明,同样的水土资源,如果生产优质饲草,可收获能量比谷物多3倍—5倍,蛋白质比谷物多4倍—8倍。
增加优质饲草供应、降低畜牧业对玉米等粮食的消耗和对进口豆粕等的依赖,可以更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发展草种业正是大势所趋。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作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将“加强草原休养生息”作为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去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2025年,全国优质饲草产量达到9800万吨,牛羊饲草需求保障率达80%以上,饲草种子总体自给率达70%以上,饲料(草)生产与加工机械化率达65%以上。
据专家测算,如果恢复草原生态,可以使草地生产力提高5倍以上,草原载畜量成倍提升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降低饲料进口依赖度,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作出贡献,同时可在增加草原碳汇、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下一步,国家林草局将从四个方面,夯实我国草种业发展基础,推进草种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我国草原治理修复的需求。
一是实施国家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战略,夯实草种业发展基础。国家林草局将协调管理部门、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多方力量,不断加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力度,构建多层次收集保护、多元化开发利用的新格局;探索建立“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模式,稳定支持草种质资源库建设和资源精准鉴定工作,发掘出一批优异种质和基因,将种质资源和成熟技术成果高效地向种子企业转移,更好服务于企业的商业化研发,不断提高我国草种特别是乡土草种的生产能力。
二是实施草种业强企战略,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定位。企业强则产业强,以草种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草种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培育我国的草种业领头企业,集中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研发资源,使草种业综合创新效率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合理加大对草种业高科技创新公司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草种产业,促进创新型草种企业在技术上抢占先机。
三是推进监管制度现代化,加强行业管理。国家林草局继续健全完善草种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相关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草种行为;完善种子检测体系,加快制定认证管理办法,开展草种子质量认证,不断提高国产草种的品质,推动国产草种进入国际市场。
四是以应用与产品需求为导向,强化机制创新。国家林草局将搭建草种育种研发平台,布局草种育种实验室,研发高产、优质、多抗、易机收的突破性草种,增强我国草种的研发能力;推动草种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激励有效、约束有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资源、人才、技术向草种企业聚集,切实推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王辰 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