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许灵均经过两天两夜汽车和火车的颠簸,从西北敕勒川牧场来到了北京。许灵均是敕勒川牧场的老师,他来和自己的父亲见面,他们已经30年没有见面了。父亲许景由是从美国来的华侨企业家,身家过亿,父亲这次来想让许灵均跟他回美国继承家族企业。
许灵均选择了回到牧场,那片他汗水浸过的土地,回到患难与共的亲友中间,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边……
1939年许灵均出生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他是长房长孙。许家的资产很大,爷爷开心的抱着这个孙子说,他的一生都会锦衣玉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后来的事情证明,他的爷爷判断错了。当年,由于封建包办婚姻,许景由与妻子一直不和。
解放前夕,许景由丢下妻儿远赴美国。在许景由走后的第四天,许灵均的母亲就病故了。母亲死后,舅舅把母亲所有的东西都卷走了,从此,他孤苦伶仃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好在当时政府收留了许灵均,他搬到了学校宿舍,在那里学习生活。在50年代那种开朗的气氛中,虽然他具有一副在畸形家庭中养成的孤僻、敏感和沉默寡言的性格,但也慢慢融化在一个大集体里。
和那时所有的中学生一样,他对未来有一个美丽的梦。毕业了,梦成了现实,他穿着蓝布,夹着备课本,拿着粉笔走进教室,成了一名老师。好像他走上了正常的生活道路,然而苦难在前方等待着他。
1957年,许灵均被打成“”,来到西北牧场劳动。说起来很可笑,他被打成“”只是因为学校支部要完成抓的指标,作为资产阶级的“余孽”,他必须接受改造。从上海到大西北,在偏僻的牧场里,他感到孤独、绝望,曾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他还是活下来了。是大自然纯净了他的思想,是劳动陶冶了他的感情,是质朴、善良的牧区人民温暖了他的心。
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牧场的那些岁月。他解除后,因无家可归,被留在牧场牧马。老牧民董大爷给他钉上门帘子挡冷风;董大娘送来了热腾腾的面条。在这个祖国遥远的偏僻牧场,人们不在乎什么左派,他们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好人还是坏人。
十年中,郭子等牧民想方设法保护他免遭横祸。在他们之中,他找到了父亲和母亲,找到了温暖和希望,找到了勇气和力量。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给他生活重新带来光明的妻子——李秀芝。
“文·戈”中,从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场的农村姑娘李秀芝举目无亲,无处安身。善良的郭子将她带到许灵均的小破屋里。秀芝不嫌许灵均是“”,许灵均感激秀芝对他的信任。在牧民们的赞助下,他俩结成了患难夫妻。
婚后,秀芝把他破旧的小屋收拾得焕然一新,自己打土坯盖院墙,并养起了鸡、鸭、鸽子,成了牧民口中“海陆空司令”。不久后,他们有了儿子清清,这个幸福的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欢乐。后来许灵均平反,他重新走上讲台,把知识奉献给牧场的后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在祁连山麓回响,也在身处北京饭店的许灵均的心中回响。他又想起离别的前夜,妻子的无限信赖和深刻理解。
秀芝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做事有自己一套准则。当初,她不在乎许灵均的“”身份;当灵均平反后,秀芝对此也很淡然。因为早就在没人接受灵均的时候,她已完全接受了灵均。这对她来说只是一个标签的改变,“我把心都扒给她了,这可比多少钱都贵重。”
回忆过往,经过苦难磨砺,经过草原和劳动的陶冶,许灵均已是一个坚定的人。现在还有妻子孩子,有患难与共朴实的牧民,还有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他不能离开祖国,这里有他的亲情、他的爱、他的根。
许景由深深地被儿子和儿媳相濡以沫的朴实感情打动,他感叹到“金钱建不成天伦的殿堂,自己虽然是亿万富翁,却是感情的乞丐。”他不再勉强儿子跟他走了,他嘱托儿子在为他买块墓地,死后他想葬在祖国。
《牧马人》是谢晋导演根据《灵与肉》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偶然间看到这部1982年上映的电影,深夜里感动的热泪盈眶。许灵均经历过时代的考验,经历了各种苦难,从云端跌到泥潭,他甚至想一死了之。
但是不论大的时代背景如何,人民群众总是最朴实、最善良的,是这种朴实和善良给了许灵均生活的希望,是秀芝朴实、睿智、坚定的爱充盈了许灵均的灵魂。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他们在创造历史的时候,也倾注了自己最线年过去了,还是回到题目中的那个选择,牧区老师还是亿万富翁,你会如何抉择?
许灵均受到了各种的困难,委屈,按理说当能够逃离偏僻的牧场,远离这片给他造成无尽伤痛的土地,他应该不会犹豫。然而,这片土地,他的祖国在给他伤痛的同时,也给了他更多的温情与甜蜜。所以秀芝说,你可以把中国地图折叠装走,但是你不能把学校里的孩子,把老乡,把祁连山,不能把大草原都装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