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我履职政协委员后一直在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在2024年全国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
2023年,孙志宏参与了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情况、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奶牛粪污处理的瓶颈和制约问题等多项调研,并认真记录、分析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扎实调研,才能掌握实情、把准脉搏、有的放矢,提出分析深入、切实可行的高质量建议。”
在2024年全国上,孙志宏委员的提案是《关于支持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在提案中,孙志宏分析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乳业高质量发展的五条路径。
“在调研中,我发现内蒙古自治区乳业发展正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草原畜牧业国家‘双一流’学科短缺、专业人才难以满足需求,优质奶牛育种体系不完善、乳品加工关键技术滞后,奶牛生态养殖比率低等问题。”孙志宏表示。
首先,优质牧草料自给能力不足,饲料转化率低。目前阶段我国青贮玉米和苜蓿的产量与品质仍不稳定,无法满足牧场需求,大量依赖进口。种植能力较好的饲草企业相对较少,优质牧草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种养企业衔接不紧密。此外,饲料转化率较低,在不断扩大奶牛养殖规模、提升产奶总量的同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牛与人争地的局面,急需提升饲料转化率。
其次,奶牛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单产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奶牛繁育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奶牛核心种源自主培育能力不强,良种快速扩繁技术效率低,奶牛胎次、终身产奶量仍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乳业快速发展对良种牛的实际需求。
再次,奶牛生态养殖比率低,低碳高效种养模式推进缓慢。奶牛粪污产量高,处理压力大,万头规模奶牛养殖场日均产粪污超11吨。无害化处理成本约26.5元/吨,导致养殖成本增加。粪污无害化处理周期长、效果差,还田不规范,亟待寻找新型绿色低碳模式。
最后,乳品加工核心技术滞后,为“菌”“基料”“设备”所困。当前,我国乳业高速发展,但乳加工核心技术滞后,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包括乳酸菌、益生菌等发酵乳“芯片”技术受制于人,活性乳铁蛋白、脱盐乳清粉等关键乳基料以及无菌灌装等核心加工设备长期依赖进口,产业加工技术创新不足,严重制约乳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孙志宏认为应该从以下路径进行解决:加强草原畜牧业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争创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推进饲草基地建设,提升饲料转化率;加快奶畜繁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粪污高效处理与利用模式,全面推进生态养殖,实现种养一体化。
最后,孙志宏还提到,应实现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并举,解决“乳酸菌”、“乳基料”和“加工设备”受制于人的长期性问题。加大科技计划支持力度,开展有组织科研,继续加大对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力度,全力建设乳酸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乳品科学全国实验室,攻克乳品产业“卡脖子”技术瓶颈。
记者注意到,益生菌一直是孙志宏研究的重点。在他看来,益生菌行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始终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从起步到成长,再到蜕变,经过二十余年健康发展的益生菌行业已形成了产业规模,尤其经历了新冠疫情,益生菌的健康作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其健康益处也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
但他也同时坦言,在益生菌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益生菌概念使用不当、功效作用难以科学界定、产品标识不规范等问题,致使益生菌行业的发展存在潜在隐患和风险。就此,他建议我国开展益生菌国家标准建设,规范益生菌概念的使用,明确益生菌菌株系统性评价流程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