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生态牧场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胡鲁斯台嘎查的科尔沁沙地,总面积1万余亩,由内蒙古草原生态产业联盟旗下---内蒙古大草原生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独资控股的内蒙古通辽市大草原实业有限公司运营。
内蒙古通辽扎鲁特旗生态牧场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胡鲁斯台嘎查的科尔沁沙地,总面积1万余亩,由内蒙古草原生态产业联盟旗下---内蒙古大草原生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独资控股的内蒙古通辽市大草原实业有限公司运营。
据悉,通辽市扎鲁特旗生态牧场通过对科尔沁沙地进行土地修复,采取草业、养殖、光伏能源立体化运营实现沙地变绿、牧民变富、企业变强的目的。
扎鲁特旗万亩生态牧场规划为草原生态区9450亩、养殖生产区500亩、光伏居住区390亩的立体化现代农牧业示范区。据企业观察报记者了解,内蒙古大草原投资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完工种草5000亩、生态补播4000亩;建设年存栏2000头育肥牛的基础母牛繁育基地;建设10兆瓦光伏发电厂。
近年来,扎鲁特旗政府积极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将大草原投资公司项目所在地道老杜苏木确定为全旗草原确权。土地规范化流转试点单位,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证了土地、草牧场顺利流转。
胡鲁斯台嘎查和参与建设的企业共同组建“村企联合党支部”,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商定解决资源利用、劳动用工等相关问题,并开展慰问贫困户等活动,密切了企业与农牧民之间的关系。
旗委、政府围绕大草原投资公司项目建设,整合农村牧区生态治理项目,将牧区节水生态建设、草原补播等农村牧区项目引进生态产业联盟运营基地建设实施,既发挥了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又引导和扶持了企业发展壮大。
扎鲁特旗生态牧场在整合草原生态产业链中通过区域产业研究规划、生态修复集成技术方案研究、生态修复实施、养殖企业进入、新能源开发、旅游文化开发几大核心模块的联合运作达到沙地改造和立体发展的目的。
扎鲁特旗生态牧场修复后,通过“三个结合”,即,养殖业、种植业、光伏产业的结合(产业带动),实现“四个转化”,即,充分利用沙地中最充足的光能(太阳能)实现光伏转化、种草转化、过腹转化(生物转化),市场转化(商品化),达到“三个目标”即:“沙地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 打造一个良性循环。
农牧民通过企业和银行支持来进行生态修复、草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生态修复和养殖是为自己做事,多劳多得。同时农牧民还可自愿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平台项目,参与分红,获得产业经营收入的同时增加资产性收入。
另一方面,对于国有或集体性质的退化草原、沙地和废弃地,平台模式可以通过流转进行整合,统一进行修复和产业运营,政府与企业进行PPP模式合作,授予企业项目的特许经营权,企业通过规模化和长期经营收回投资、实现收益。
修复草原生态是草原生态产业园区的基础,草原生产能力不恢复,就无从谈起草产业、养殖业、旅游业等等,没有高品质高产量的生态牧场建设,就没有好奶、好肉等绿色草畜产品输出。所以,平台模式得以成立,运营商得以盈利的前提是修复草原。
以往生态修复更多是政府的事,农牧民虽然有相应生态修复补贴,但是由于缺乏技术、种子,产出无法保障,积极性不高。通过提供银行担保,为农牧民提供生态修复启动资金,降低农牧民的投入,同时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农牧民通过生态修复能够获得更大的产出和收益,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修复生态的意愿问题,提升农牧民的投入产出比,实现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草畜产品的实现需要四个要素:自然环境和养殖过程可追溯、饲草来源可追溯、牲畜品种繁育可追溯、产品加工过程可追溯。通过在生态修复、牲畜养殖、产品加工以及物流销售环节与农牧民的无缝对接、全程监控以及严格的检验标准,实现真正的可追溯产品。
根据龙头企业需要,牧民自然组合成专业合作社。如种草合作社、养羊合作社、奶牛合作社、打草合作社、机械合作社等。
土地除居住外,房屋就是太阳能发电的支架,棚圈除做太阳能发电的支架外,还能养殖。草原除了能打草放牧还能养蚯蚓、蜜蜂、旅游观光。多家企业共同开发利用同一块土地/草原,各得其所,互相降低了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